江楓現在已經是十分確認了患者便血的原因在於小腸,可能是小腸裡面的某一根血管破裂了,造成大出血。

別認為說錯了,因為空腸與迴腸也是小腸的一部分。

其實,這介入的原理是很簡單的,就是透過對小腸的血管進行造影。

不過,如何選擇進入的血管,卻是大有講究的了。

一般來說,這介入首先在患者大腿根部做股動脈穿刺,然後把一根導管放入股動脈裡面,然後在X光的照射下,順著這個導管打入造影劑,並將導管沿著股動脈往上行走至小腸動脈處。

因為血管是全封閉的狀態,假若在某一處造影劑流失,那麼也就是說,哪裡的血管就出現破裂。

這時,在X光下就能捕捉到這個出血點了!

找到出血點後,這時候就可以把一些止血的物質,例如一些細小的彈簧栓之類的東西填充上去,堵住這個出血口,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得益於熙瑩鎮醫院的發展,也是引進了很多裝置,把介入科給建起來了。

當然,因為技術掌握的不夠全面,一些高難度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還是沒有掌握,依舊在學習中。

不過,現在即將要做的經股動脈穿刺造影術,介入科醫生相當胸有成竹。

但在家屬面前,還是不能把話說死。

做人,始終還是要謙虛謹慎一些的。

畢竟,凡是都有意外。

你說一定能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萬一不行,那就打臉了。

打臉了倒也罷了,無非就是丟點面子嘛!

可在患者家屬面前翻了船,那就不好說了,本來不是醫療事故,也會被想象成醫療事故了!

江楓跟著一起進到了介入手術室,在外面的操作檯上看著對方操作。

一分鐘!

兩分鐘!

三分鐘!

……

“我問一下,這個順利的話,一般多長時間就足夠了啊?”

江楓估摸著二十分鐘怎麼也夠了,誰知道居然得要三四十分鐘才行。

行吧!

只要能找到出血點,多花一點時間也行,就怕這時間花了,還找補到

然而……一語成讖。

隨著時間一點點靠近正常用時的四十分鐘,再慢慢超過十分鐘、二十分鐘,乃至於用了一倍的時間,卻依舊找不到任何線索的時候,江楓知道,介入手術的路失敗了。

“還能看出些什麼來嗎?”

江楓不死心的問道。

此時,這臺介入手術已經用時近一個半小時了,介入科醫生穿著重重地鉛防護服,裡面密不透風地,不知道已經流了多少的汗,可以說是‘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反反覆覆的造影,愣是沒有看到什麼血管破裂的地方。

“江醫生,我已經盡力了,這整個的空腸與迴腸段,都看不到有什麼出血的地方。”

介入科醫生有氣無力的說道。

“那要麼再試一次,最後一次,你再努力找找,不需要什麼明顯的口子,就是那種微小的口子就行。”

江楓請求道。

這空腸與迴腸在人體的分佈是彎曲的,這就造成了會有一定程度的遺漏。

只有術者操作技術越高,被遺漏的機率也才越小。

此時,介入科的古樂主任聞訊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