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是不是一開始就判斷錯誤了,其實這結腸部位沒有出血。”

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不到出血點的時候,江楓直接否定了一開始的判斷。

作為一名醫生,有的時候要堅持自己的判斷,有的時候也要學會改正自己的判斷。

而往往,有的醫生既學不了堅持,又不能及時改正。

這也是為什麼醫生醫術上有參差的原因。

“這怎麼可能呢!”胡倫蓋還在堅持著想要在患者結腸中發現出血點:“這所有的結果都是證明了在結腸處有出血!”

“胡醫生,這隻能說是很大機率在結腸處出血,並不代表絕對,這裡面的差別很大的。”江楓趕忙糾正道:“現在咱們都觀察了這麼多次了,沒有就是沒有,趁著還有時間,快點想別的法子吧!”

內鏡是分很多種的,像結腸鏡只能看結腸,沒辦法看更上面的迴腸和空腸。

畢意結腸鏡這麼粗並且就這麼點長度,上面還有大把地方是它鞭長莫及的。

說不定,這出血點是在空腸和迴腸?!

或者……胃出血?!

對!

胃出血也是可以導致便血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胃、十二指腸出血不大會引起鮮紅色血便,一般會是黑色便。

這點就跟剛才患者描述的地方有所不同。

因為,如果是胃或者十二指腸這麼高位的腸管出血,流出的血液經過好幾米長的小腸吸收消化後排除肛/門,時間早就過去了幾小時,血液早已經不新鮮了,早就在腸道內被消化掉了。

所以,怎麼可能是鮮紅色呢?

肯定是變成黑色了啊!

那出血點應該就是在空腸或者回腸上了。

江楓在腦海裡將這一切都梳理了一遍,內心已經是有了些頭緒,剛想開口說出來的時候,卻被一旁的胡倫蓋給打斷道:“既然這結腸鏡做不了,那就做做胃鏡。”

江楓愣了一下,自己剛剛在心裡面把‘做胃鏡’的選項給否了的。

“胡醫生,沒必要做胃鏡了吧!”

江楓也是第一時間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並將理由給重複了一遍。

“江醫生,你也說了,這大機率是不會出現鮮紅色,但假設一種情況,發病在十二指腸的末端,且猶豫出血量較大,腸道來不及吸收呢?”

胡倫蓋直接‘以彼之道還之彼身’,說出了一個罕見的情形。

這尼瑪!

就離譜!

江楓剛想反駁些什麼,一旁的陳旭開口道:“胡醫生說的對,咱們還是先做胃鏡看看,這樣也放心些。”

好吧!

這波穩的可以!

陳旭明白江楓想說些什麼,但為了求穩,求不出意外,直接是選擇了最‘醫療正確’的選擇。

腸鏡沒發現問題的情況下,做個胃鏡或許會有發現,也或許沒發現。

但不管怎麼樣,這一選擇,是絕對沒有錯的。

只是這‘沒有錯’,是從法律意義上考慮,沒有錯。

這就好比是,一位危重症患者亟需手術,但家屬沒有簽字,主刀的醫生就是不手術。

這不手術的做法,對嗎?

對!

但能說它可取嗎?

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