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朝會很是熱鬧,昨天唐軍大敗突厥,讓這些文臣武將都大感痛快,所以朝會之上眾人討論得熱火朝天。

直到李世民提起對李恪的犒賞,整個朝會進入了高潮。

蜀王黨一派和關隴集團就李恪的封賞問題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以房玄齡和杜如晦為首的蜀王黨一派,自然是希望能為李恪多爭取一些封賞。

而關隴集團,恨李恪入骨,他們自然是極力誇耀天子神威,將李恪的功勞貶得一文不值。

起先是雙方的一些低階官員在相互爭鋒,在這一點上,關隴集團要更佔上風一些。

關隴集團在京官中佔據三分之一,他們不停貶駁李恪,引得那些蜀王黨大為惱火。

到了最後,蜀王黨不得不派出重要人物,臨場辯駁。

“陛下,蜀王殿下臨危而出,領蜀軍大舉殺敵,保我大唐。此等功勞,若不加以重賞,實在難以令人心服啊!”

“陛下,蜀王昨日一戰,已盡得民心,民心不可逆,萬望陛下加以賞賜!”

房玄齡、杜如晦兩人紛紛上前陳辭,為李恪爭取封賞。

房、杜二人乃是蜀王黨魁首,又是大唐朝堂的砥柱之臣,他們的話,讓關隴集團的低階官員暫時閉了嘴。

但關隴集團當然也有朝堂重臣,他們自然不會放任房、杜二相肆意爭取。

“陛下,蜀王殿下雖是有功,但其此前也曾在蜀地惹出禍亂,這功過相抵,豈有封賞之說?”

長孫順德這時站了出來。

他是長孫無忌的叔父,也是朝堂上關隴集團的領軍人物之一。

他與高士廉一起,可謂是長孫無忌的左膀右臂。

兩人皆是長孫無忌的長輩,武德年間就已是朝堂高官,如今長孫無忌權勢無雙,他二人順勢輔佐,一起支撐起偌大的關隴集團。

他一發話,關隴集團的官員紛紛附和,皆稱李恪此前剿滅亂民不利,大有罪責。

朝堂之爭再起,眾人言辭不一,各說各理。

在這爭辯之中,唯有一人安穩立於朝堂之上,並不參與辯論。

這人正是長孫無忌的舅父,高士廉。

這高士廉貴為關隴集團核心,但此時卻一言不發,只是靜默地看著自己麾下眾臣參與爭辯。

但他雖是不言語,卻一副神態自若的表現,叫蜀王黨一派摸不清底細。

眾人當然不知曉,這高士廉昨日已得了長孫無忌的飛鴿傳書,對今日朝堂之爭早已有了計策。

他此時默不開口,只是暫時蟄服,以待最好的時機出手,一舉瓦解蜀王黨羽。

喧鬧聲中,李世民終於開口。

他先是輕咳兩聲,止住了眾臣的爭端,而後他又看向房、杜二人。

“那二位愛卿說說,朕該如何犒賞蜀王呢?”

李世民微一揚眉,神色泰然道。

“這……”

房、杜二人這時又遲疑了。

他們心中清楚,李世民此刻先向他們詢問,應該是對李恪大有好感,想借機封賞。

只是,究竟該如何封賞,這也得天子的心意。

李恪此時已是蜀王,最好的封賞,自然是直接抬上儲君之位。

但這是天家之事,李世民不率先開口,他們自然不敢提。

所以,他們這會兒,正想著主意替李恪多要些封地錢糧,助李恪積攢實力,與李承乾好好鬥上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