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那些亂民,是真的忠於你吧……”

退朝之後,走在御花園路上的李世民,看著西南的方向,默默嘆息了一聲。

……

此時,成都城內,已經是一片充滿了希望的模樣。

沒有了士紳的敲骨吸髓,名義上還在叛軍控制之下的百姓們此時生產熱情高漲。

高高的鍊鋼鍋爐,此時正在冒著熱氣。

被百姓們採出來的大量礦石和煤炭,在這裡被鍛造成了近代配方的坩堝鐵。

然後,這些及格的鋼鐵被製造成了鐵甲和兵器的同時,還被打造成了打井的工具。

因為蝗災肆虐而光禿禿的土地之上,無數靠著腳蹬去旋轉挖土的打井工具,正在挖井。

只要水利設施足夠,來年春天整個蜀國的整體產量就會增加至少一半。

畢竟這裡雖然有大量的江河,還是有不少田地缺乏足夠的水源。

而李恪統一組織的生產,讓大家的土地全部成為了比之前地主士紳更好的土地。

產量提升是必然的。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空地之上,都在曬著從野地裡收集來的那些充滿纖維的草。

這些草當然不是用來吃的。

它們曬乾之後打散,便是這個時代的布料——麻布的原料。

聽起來很恐怖,實際上漢服穿著並不刺人。

它們會被搓成緊密的線,然後紡紗成為紗團。

最後婦人們會用這些沙團配合古老的人力織布機,把它們編製成布。

一匹布的量,需要一個婦女勞作兩三個月。

這意味著每一匹布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完成。

然而,這種織布方式被取代了。

無數的風車此時正在迎風旋轉,風車帶動著紡紗機,把投入箱子裡的植物纖維搓成一條條的紗線,從出線口出來。

守在出線口的婦女手持像放風箏或者釣魚的魚竿一樣的那種手搖把,將線纏繞到搖把之上,變成紡錘。

這些有線的紡錘全部被送去工廠另外一頭的風力織布機。

這個織布機,正是李恪剽竊後世的珍妮織布機搞出來的東西。

珍妮織布機可以說是現代工業的重要產物,可以全自動織布,而且速度快。

因為有了它,人類才有了用蒸汽機去驅動它的念頭,所以才產生了第一次工業改革,產生了第一個工業強國英格麗斯。

如今李恪直接把它搞了出來,並且利用上了成都平原那些強勁的風力和水力。

至於植物纖維供紡錘應得上,它每一個小時就能產生兩匹布。

布匹在古代任何時候都是值錢玩意,若是讓婦人自己弄,一匹及格的三層布需要三個月時間。

而這些紡織機一個小時就是兩匹,而李恪直接設定了上千個織布機和三千多個紡紗機。

這已經足夠蜀國所有的十三萬婦女日夜勞作供應了。

而產出的布匹,馬上有了買家。

從康定那邊過來的吐蕃人和吐谷渾等遊牧民族,此時正點頭哈腰地在出貨處用戰馬、牛羊來換取風力織布機生產出來的布匹。

正常的市場價是五匹布一匹上佳的戰馬,而且還經常沒有貨,畢竟大唐的傳統布匹生產力,自己人都供應不上,不存在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