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來得有些猝不及防,君清漓雖然覺得後宮仍舊一團亂麻尤待整理,但朝廷官員事關國本,自然重要的多,也只好上朝去了。

只留君九凝一人在正泰殿中,既要守著文帝醒過來,又得看著雲貴妃的胎,不能讓她出事。

君九凝心力交瘁地坐下來,疲憊地捏捏眉心,又按了按不斷跳動的眼皮。

怎麼有種不詳的預感?

此時,一個小宮女趁著君九凝不注意,摸出了正泰殿,直直地往朝會的方向去了。

君九凝親自看著太醫給雲貴妃把脈、喂藥,折騰了好一會兒,雲貴妃總算不嚷嚷著肚子疼了,太醫院院首也說雲貴妃的胎像已經穩定下來,只是千萬不要再情緒激動,否則既損母體又損胎兒。

他一邊這麼說著,一邊有些訕訕地看了君九凝一眼。

而云貴妃此時也冷著臉看向君九凝。

君九凝:?

你們看啥呢?關我屁事!可別來碰瓷啊!

她覺得自己有必要稍微解釋一下:“雲貴妃娘娘,太醫也說了,叫您少動氣呢,遇事得想開些。雖然父皇昏迷前斥責了二妹妹,但他心裡是有這個女兒的!終究是親生骨肉,就算二妹妹一時間不懂事,總是做些陷害兄姐的事情,父皇那麼大度,也是會原諒她的。只是您作為二妹妹的生母,還是得對她多加教導啊!”

雲貴妃一聽她這麼說,差點又一翻白眼,被氣得厥過去。但好在太醫還在,立馬勸道:“這裡的宮人來來去去的,要照顧皇上,難免嘈雜,影響孕婦心情,貴妃娘娘還是回宮養胎比較好。”

君九凝也附和道:“是啊,太醫都這麼說了,您就回去吧。”

雲貴妃深深吸了一口氣,咬牙切齒地擠出一個笑:“多謝長公主關心,只是我惦念皇上的身子,想知道他如今昏迷到底是因為什麼,大概多久能醒,還請太醫為皇上診一診脈,給我一個確定的回答,我也好放心。”

君九凝忽然伸手一攔:“慢——”

雲貴妃偏頭看過去,君九凝的臉上帶著一點桀驁不馴的笑,似乎並不打算把她的話放在心上,也不打算讓她的提議被採納:“貴妃娘娘,這什麼時候醒這種事情豈是靠診脈就能判斷出來的?想必是當年的空靈神醫,一手探脈之術出神入化,也做不到吧?而且給父皇診脈這種事情豈是隨便找個太醫就能做的?父皇的脈象可移植都是太醫院院首在照顧,旁人不懂父皇體質,只靠一次探脈,更是沒什麼說服力了,反倒讓人覺得貴妃娘娘行為古怪——畢竟方才您剛說過對我和太子不利的話,這廂就要讓人替父皇診脈,倒像是要圖謀不軌呢。”

“你!”雲貴妃伸手一指君九凝,氣得嘴唇都在打哆嗦,“笑話,如今皇上昏迷,只有你君九凝和君清漓趁機佔盡了便宜,本宮實在不得不懷疑你們的動機。”

說著,她從一旁的美人榻上站起來,扶著腰,吩咐道:“既然公主殿下說了要找太醫院院首才有說服力的話,來人!去把太醫院的院首大人給我叫過來!反正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有關於皇上身體的具體訊息,本宮絕對不離開正泰殿半步。”

“本宮倒要看看,皇上的狀況是不是真的如長公主所說,一株秋水芝用下去之後已然沒有大礙了!”

雲貴妃的態度強硬得奇怪,似乎很有底氣,君九凝不由得皺起了眉。

而此時朝廷上的情況也焦頭爛額的,君清漓的處境沒比君九凝此刻面對的好多少。

而且最令君清漓吃驚的是,眾人除了對文帝的病情過問了幾句之後,問東西的目的都聚焦在寧王身上。

寧王死了,那京郊大營的兵權歸誰?

君清漓目光在下面逡巡一圈,看著這些人都想隱藏起來卻仍舊流出垂涎的目光,淡淡地開口掐滅眾人對於這塊肥肉的渴望:“父皇早有命令,邊疆守城副將,謝瑾瑜謝。

小將軍接替寧王之職,掌管皇城禁衛軍,京郊大營的兵符也已經交到了他的手上。”

所有人的目光頓時轉向了謝瑾瑜,那目光中有說不出的豔羨、也有掩蓋不住的嫉妒、更有甚者,眼中已然出現了算計與陰狠。

但突然成為人群焦點的謝瑾瑜只淡淡地抱拳朝著周圍離他較近的同僚敬了敬,並沒有因為突然平步青雲而自傲,而是態度謙卑,說話擲地有聲:“臣謝瑾瑜感念天恩,必定不會辜負皇上的信任與一番厚愛,一定盡心守衛皇城!守衛天子!”

“謝小將軍這番表忠心的話還是當著皇上的面說比較好,此時似乎不是說這種話的時候。”混跡在官員隊伍中的雲家一名官員忽然陰陽怪氣道。

君清漓皺眉從高處看過去,發現正是雲家在朝中格外提攜的一名子弟,便冷聲道:“雲大人,父皇口諭已下,兵符也已經在昨晚當著眾人的面交到了謝小將軍的手上,何來要謝將軍當著皇上的面來致謝一說?”

雲家的這名官員恰好是兵部的,訊息靈通,對於京城軍營里人員調動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格外敏感,他能說出這句話自然是因為他發現謝瑾瑜根本就沒有真正地把握禁衛軍,頂多只能調動一支日常在皇城中負責傳遞訊息、安排人手的小隊,其餘的和他們也沒什麼不同,只是俸祿高些。

但聽君清漓的意思,是要重用謝瑾瑜,雲家這名官員自然就坐不住了。

而且——昨夜確實有異動,他也得了些模稜兩可的訊息,這才敢和君清漓叫板。

雲家官員道:“如今皇上昏迷,太子殿下也說皇上下的是口諭,置於兵符……既然謝將軍得了兵符,怎的沒見謝將軍來兵部登記造冊?”

眾人開始竊竊私語。

雲家官員挺直腰板,朗聲道:“依臣看,恐怕是有人趁著皇上昏迷,故意干涉朝政,混淆目光!”

眾臣臉色皆是一變,滿堂譁然:雲家官員竟敢公然質疑太子說話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