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琪也在心中思考,國體沒那麼重要麼?

為什麼帳下官吏貌似不怎麼重視,反而更介意誰上位,誰掌控這個國家。

這與秦琪心中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秦琪腦海中浮現出各種體制,一一加以對比,得出一個令秦琪驚訝的事出來。

說白了,什麼體制不重要,關鍵看人。

再好的體制,一旦人出問題,好的體制也會輕易變更,靠一部憲法真的能改變嗎?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一旦控制不住內心中的慾望,就會索要權利,這是人的本性。

幾種體制綜合下來,令秦琪發現,秦王朝的制度才是最先進、最優秀的。

出問題是人身上。

要是換成扶蘇上位,估計大秦王朝不會輕易滅亡。

到了大漢王朝,經過一代代的演變,又發生了改變,丞相手中權利再一次被壓縮。

御史臺成為擺設。

什麼三權分離是西方人發明的,純粹是胡說八道,早在幾千年前,秦王朝實行的不就是三權分離嗎?

皇帝、丞相、御史臺三個位置,不就是三權分離嗎?

當然,皇帝手中的權利還是有些過大,那樣確實不太好,必須要加以限制。

秦王朝時期,皇帝手中權利受到丞相的制約,皇帝想要下詔,必須要經過丞相同意,才能下詔。

要是皇帝所下的詔書,其內容丞相覺得不符合國家的發展、百姓的利益,有權駁回。

相對來說,秦王朝時期,丞相的權利非常大,僅僅比皇帝稍弱一點點。

御史臺彈劾百官。

這不就是三權分離的鼻祖嗎?

一些公知在報刊雜誌上胡說什麼西方的三權分離制,請好好學習下歷史。

秦琪想明白這些事,心頭一下子明晰起來,不再那麼糾結,整個人輕鬆許多。

象是卸下壓在身體上的千斤重擔。

不過呢?

又出現一個問題擺在面前,秦琪真心不想上位,只想為中原種族多做點事。

畢竟秦琪不是這個時空的人,家中還有孃親需要照顧,不可能長期呆在大漢王朝。

按秦琪以前的想法,與何太后商量下,搞個君主立憲制,讓萬年公主上位好了。

也算是對得起先皇劉宏。

現在百官要求秦琪上位,一下子令秦琪感覺非常鬱悶。

頭大啊!

官吏口中的回頭路,不就是指上位的人姓劉嗎?

也不能怪官吏,畢竟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特別一直跟在秦琪身邊的官吏。

人家死心塌地跟你,成功了不給點好處,貌似有點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