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軍陣前交談,不允許偷襲對方,不論是弓箭,還是殺出偷襲,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這種傳統是從中原春秋時候就形成的習俗,一直以來,交戰雙方都遵守這個習俗。

秦、漢王朝,受到春秋戰國時禮儀的影響。

在春秋時期,國與國間的交戰,有很多限制,大家遵守一個至尊王上。

那就是周王。

其他諸多國家爭奪天下最強者。

事先要約定雙方在什麼地方、什麼時期交戰。

交戰前還必須訴求原因,雙方分別說出這一戰為什麼要打,目的是什麼等。

有點象運動會。

雙方擺開戰陣,等到雙方準備好才能開戰。

開戰後也有好多限制,象士兵不能二次受重傷,老人不能參與,戰勝一方,只能追殺敵人五十步,超過五十步不能再追殺敵人。

所以才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語。

也就是說,逃出五十步就能活下來,逃出百步距離,與逃出五十步沒什麼區別。

到了戰國時候,一切全變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變成消滅對方為主要目的。

也不再提前給對方通報,不用再擺開陣勢,可以偷襲對方,殺俘等事件。

才有了白起坑埋四十萬趙軍的事件發生。

當然了,不論怎麼變,一些禮儀還是延續下來,象二國交兵不斬來使。

交戰雙方敘話、搦戰誰也不得插手、偷襲等約定,成為中原之戰中的習俗。

象什麼三英戰呂布,那是演義上的,真實歷史上並未出現這個情節。

要知道以關二爺的傲嬌,怎麼可能見張三爺不敵呂布,馬上出戰,二人打一人,後來發展成三人合戰呂布。

二爺心中的榮譽感何在。

這純粹是扯淡,羅大大編出來的。

這個時期,一個人的名聲非常重要,誰也不會拿名聲不當回事,非常愛惜。

榮譽感!

象老曹對禰衡恨之入骨,手下文武官吏全被禰衡狂噴一遍,老曹都不敢出手斬殺。

最後把禰衡送到劉表處,劉表也頭大,同樣不敢殺,最後又送到黃祖帳下。

被黃祖那個莽夫加害。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原內戰,並不包括草原野蠻種族,那是沒開化的種族。

不會講規矩。

墨跡這麼多是告訴親親,不要拿現代理念、思維方式看待古人,很多習俗約定是存在的。

“孫文臺,要拼死抵抗,還是搦戰,請劃出道,本官給你一注香時間考慮。”

秦琪道。

話一說完,秦琪調轉馬頭回到騎陣中。

孫堅呢?

心中焦急啊!

兒子孫策被俘虜,不救肯定不行,決戰又打不過,就算勝利只會是慘勝。

“主公,秦琪只帶著典韋一人來,咱們可以考慮與夏口軍搦戰,約定秦琪,一旦我們勝利了,必須放我們走,還要讓秦琪釋放孫策。”

程普建議道。

“主公,德謀說得沒錯!夏口軍是鐵騎,決戰的話,咱們勝算不大,與秦琪約定搦戰,還有一線生機。”

黃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