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在御書房批閱奏摺,看到氣喘吁吁的太子他依然坦然自若。

他知道太子為何如此氣憤,早就料到會追到自己的御書房。

他覺得太子還未成熟,只顧自己利益不懂的顧全域性。

他主要看不上太子的點也在此,身為未來的君王總是糾結小的細節讓他著實不放心把皇位傳位於他。

他慢條斯理的邊看著奏摺邊說,“朕之所以息事寧人就是為了鍛鍊你的容忍之心,你身為太子在朝堂上咄咄逼人成何體統。”

他覺得太子和三皇子都是自己的皇子,兩敗俱傷只能丟盡皇家的顏面。

在他心中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關起自己家門好商量才是,而不是鬧到朝堂。

他需要顧及其他文武百官的想法,若是自己的皇子互相猜忌互相廝殺對穩固朝政百害無一利。

太子還覺得委屈,自己被冤枉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挺身而出,如今證據確鑿他又不捨得責罰三皇子。

太子始終覺得皇上是偏袒三皇子,他卻從來都沒有想過為何皇上如此的寵溺三皇子。

他只是單純的覺得皇上不喜歡自己,而沒有去想其中的厲害關係。

此次他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皇上也明白自己也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他上前一步,憤慨的語氣問,“父皇,三皇子犯的可是欺君之罪,您就這樣了事,往後如何服眾。”

他想要讓皇上明白沒有底線的包容未必會得到好的結果。

御書房的氣氛格外的寂靜,旁邊的太監和宮女都不敢大聲喘氣。

他們看到皇上和太子嚴肅的表情,深怕會殃及到自己,像木頭人一樣杵在原地。

皇上聽到他的話停頓了幾秒,並放下了手中的奏摺惡狠狠地看著他,“朕如此做不都是為了緩和你和三皇子的關係,如果你今天做事不魯莽此事都可以從長計議。你身為太子非要在文武百官面前要治你的兄弟死地嗎?”

對皇上來說三皇子即使犯的是欺君之罪也是家事,想要息事寧人。

但他卻不懂皇上的深意,他只知道凡是對自己不公平,就想要討公道。

熟不知身為父親的皇上希望二人能友好相處,這樣慶國的發展才能指日可待。

當然皇上也想過三皇子威脅太子之位,但他心裡清楚只要自己在位一天他能保住太子萬無一失。

但太子顯然不會想到他的良苦用心,只是希望自己能早日親政。

這樣一來就不用看三皇子的臉色做事。

太子聽到皇上的話欲言又止,他覺得再說也是於事無補。

因為他覺得不管說什麼,皇上找各種藉口偏袒三皇子。

主要是此次他掌握的證據確鑿,胡七也爽快的承認自己的功勞,其他官員也對三皇子產生了質疑,如果不是皇上中途制止就能扳倒三皇子。

在朝堂上三皇子的表情已經驚慌失措,沒有底牌的他只能乖乖認罪,不料關鍵時刻皇上給他喘氣的機會,令太子很是失望。

太子覺得自己再理論也沒有意義,便簡單行禮憤然離去,皇上看到他離去的背影並未怪罪只是搖了搖頭,繼續批閱奏摺。

在他的心中太子永遠像長不大的孩子,雖然有尊貴的身份卻擔不起君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