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卷 第一章 江湖之遠(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這首詩是唐代詩聖杜甫所作,講的是人生的相聚與離別本就是這般無常,聚聚散散,生生死死………
明,成化六年,一個暗潮洶湧的年代。
這一日風和日麗,晴空萬里。儘管只是三月天,但春風早已拂遍武當山上下,整座山彷彿披上翠綠的新裝,顯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山上的一塊坪地上,兩柄利劍正在激烈交鋒,“叮叮錚錚”的撞擊聲在山谷裡不住的迴盪。只見兩名劍客不斷的閃展騰挪,時而似大鵬展翅,時而似猛虎撲食。
其中一人身穿道袍,年紀約莫三十,濃眉入鬢,臉面莊肅,使的劍法也是沉穩厚重,頗有長者之風;另一人身穿淡青色衣裳,卻是俗家弟子打扮,看年歲未足二十,濃眉鳳目,面如溫玉,身形修長,雖然劍勢上早已落了下風,但嘴角卻始終帶著淺笑,顯得輕鬆自在,好個俊俏的年輕人!
鬥劍圈外,立有一名老者一名少年,二人正凝神觀鬥。老者慈眉善目,紅光滿面,也是一身道士裝扮,頭戴道士帽,足蹬七星靴,背後的道袍上繡有大大的“八卦圖”尤為醒目。少年身著明黃色俗家衣裳,圓圓的臉龐,大眼有神,年紀不過十四五,正是頑皮好動的年歲,觀看鬥劍更是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兩人堪堪拆了七十餘招,中年道士大佔上風,眼見對方只有招架之功。
就在此時,場面有了變化,只見那年輕人使了招“燕子三抄水”,長劍急攻對方小腿下盤。中年道士不慌不忙,不擋不避,一招“開門揖盜”長劍疾刺對方胸膛,正合“攻敵之必救”的劍理。
年輕人見狀急忙撩劍上擋,使一招“海底撈月”,在電光火石之間擋住了這一劍。
豈料中年道士此招乃是虛招,劍勢未老,已由刺改壓,藉著對方劍上傳來的上架之力,縱身躍起,一個“鷂子翻身”從對方頭頂掠過,左掌在對方右肩後輕輕印了一掌,這才落地。
那年輕人心中微微一驚,已知對方相讓之意,隨即轉身垂劍,拱手道“承蒙大師兄手下留情,師兄劍術精湛,小弟我甘拜下風。”他嘴上這般說著,但神情泰然自若,絲毫不以此為意,似乎輸掉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年道士也急忙還禮,哈哈一笑,拱手道:“師弟承讓了,此回比試與上回相較,愚兄又多出了一十七劍,方才取勝,可見師弟近來劍術大有精進。可喜!可喜!”他口中說著,眼睛卻不由的偷瞄一旁觀戰的老者。
黃衣少年見狀,早已拍手奔向二人,笑道:“我早知大師兄一定會贏,可是沒成想秦師兄居然能支撐這麼多招,著實了得。”言罷,那少年向那年輕人頑皮的眨了眨眼,又自怨自艾的嘆了口氣,苦著個臉道:“唉,也不知道我要修習多久,才能趕上師兄們之一二。”
老者一直默默觀瞧,此刻再也按捺不住,皺眉呵斥道:“常言道:‘三個女子一臺戲’。老道我今天也算是開了眼,沒想到三個不成器的男徒兒扮起戲來也是毫無遜色啊。”
他橫了中年道士與少年一眼,向二人續道:“我知你們擔心玄羽落敗,難免受我訓責,因而多方為他遮掩,這原本是你師兄弟間的情分。但你們諾小的年紀,行此欲蓋彌彰之舉,不覺得斧鑿之跡重了些麼?!”
三人聞聽師父此言,心下甚是惶恐,不由得都低下頭不敢做聲。
這名老者正是武當派當世中輩分最高,排行第二的解紛道長,他與師兄挫銳道長,師弟和光道長,江湖人並稱為“武當三清”。
提起“武當三清”的名號,在江湖上那當真是赫赫有名。三人不但功力深厚,劍法精湛,且不惜自擾清修,常率本門弟子下山除惡安良,扶危濟困,武當山周邊因而甚是清明太平。
武當派在三人的執掌下,門規甚嚴,門風甚正,在江湖上倍受景仰。論實力,武當派在江湖名門正派的八大派中名列第二,近年來名望更盛,隱約可與號稱武林泰斗的少林派齊名。但與高手如雲的少林派不同,武當派除了“武當三清”之外,小一輩中的高手可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武當掌門挫銳道長不但注重門人修道與劍術,更注重俠義之道的傳承,因而收了許多俗家弟子,近年來俗家弟子越來越多,在門人裡已然過半。挫銳道長常對弟子們道:“若人人皆存俠義之念,則天下太平不遠矣。”
中年道人是解紛道長頂門大弟子,道號澤林,武藝精湛,德才出眾,是小一輩武當弟子中的翹楚,深受“武當三清”的器重厚望與同門的推崇。自挫銳道長大弟子澤海道人多年前下落不明後,“武當三清”更是視澤林道人為武當未來掌門,加以悉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