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夜,位於大晉王朝西北部地接北涼、前秦兩大王朝的興寧郡突然燃起烽火,今夜本該安寧祥和的興寧城瞬間陷入了惶恐不安的氛圍之中。

城主府內,一個頭發近半數花白卻身材魁梧的男人戴上銀白色戰盔,穿上鎧甲,已然一副準備廝殺的模樣。此人正是興寧城城主顏士韋東。

一個士兵跑的飛快,一路上喊著“報”字,不一會兒,重重跪在顏士韋東身前,面色蒼白,大聲道:

“稟報城主,城北有秦軍進犯,聲勢浩大,看樣子不下五萬人!”

顏士韋東心裡一顫,面色凝重,語氣堅決:

“傳我命令,西門軍隊負責護送百姓撤離,其餘軍隊隨我去北門守城。”

二人毅然決然走出門,一襲紅衣叫住顏士韋東,滿眼期望道:“活著回來!”

紅衣女子正是城主的妻子李清竹。

顏士韋東扭頭望向那一襲紅衣及其身旁的兩個孩子,縱然有萬分不捨,但此情此景只能義無反顧的去迎戰敵軍,不能有半點膽怯,因為他是城主。

顏士韋東眼湧柔情:“快帶著孩子走,能走多遠就走多遠。”說完便匆匆而去。

看著顏士韋東離去的背影,李清竹心裡清楚秦軍進犯的後果,知道丈夫此去將會九死一生。

傳聞前秦若要入侵一個國家,必然會先屠一城,給被侵犯國一個下馬威,起到威懾作用。傳言那燕國大王被這陣仗嚇到,繼而俯首稱臣,甘願成為前秦的一個附屬國。

話雖如此,燕國也是因為國力太過弱小,燕王不想看到燕國屍橫遍野,所以對前秦俯首稱臣,以保燕國百姓免遭戰火。不過,燕王此舉確實過於軟弱,不知遭到多少百姓多少勇將的反對。

興寧城頭,顏士韋東望著越壓越近的秦軍,滿腔熱血,振奮道:

“諸位將士,你我皆大晉男兒,今日終會九死一生,我興寧郡地處國門之地,哪怕是戰死也絕不後退,絕不做臨陣脫逃的懦夫!”

聽完城主的話,站於城內外的將士們緊握兵器,齊聲嘶喊:死戰不退——

秦軍將領聞聲,於兩裡外放聲:“早就聽聞顏城主威名,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倘若讓我戰的痛快,一定留你滿城百姓個全屍!”

這話在興寧城迴盪,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單憑這點,那秦軍將領準是個於江湖有名的高手。

這江湖上有很多稱號,稱號帶個“甲”字的人準是個一等一的高手,甚至在江湖排行上能排進前列。

顏士韋東在江湖上以“忠義”二字聞名,但論實力,最多算得上個二流高手。

顏士韋東悵然一笑,隨繼面露猙獰之色,拉扯著嗓子,鏗鏘有力回了秦軍將領一句:

奉陪到底——

秦軍逼近至離興寧城門五百米處停下,一面面書有秦字的血紅戰旗飄揚于軍隊最前列。

秦軍將領從馬背上一躍而起,一步邁出已然三百米,金黃色戰甲在一輪明月下顯得格外耀眼,手握長槍,給人帶來足足的壓迫感。

待看清面孔,顏士韋東沉聲道:

“我小小興寧城竟能讓宋紀大將軍親自領兵,真是榮幸之至啊!”

秦軍將領宋紀正是江湖聞名的槍甲,號稱地仙之下再無敵手,因為帶領著秦軍屠過大大小小几十城,又被稱為“宋屠城”。

宋紀對著眼前將近兩萬人的晉軍輕蔑一笑,目光森寒,有些不屑道:

“堂堂大晉王朝就只有這點兵力嗎?還是說你們的晉王光顧著花天酒地,忘了多部署一點兵力在這邊境?爾等能否抵擋住我這十萬鐵騎的進攻?”

宋紀說的不假,顏士韋東曾多次上書請求朝廷在興寧郡多部署一些兵力,但都是得到些沒有實質性的回應,加上護送百姓撤離的五千軍隊,興寧城僅有此次進犯秦軍兵力的四分之一多。

興寧城已然兵臨城下,哪怕是旁邊兩郡看到烽火後立即出兵增援也不濟於事,況且近年大晉王朝不重軍隊發展,可能兩個晉兵死戰才可以換取一個秦兵的人頭。

顏士韋東放眼望去,發現眼前秦軍根本沒有十萬人,而後心頭一震,滿臉猙獰之色看著宋紀,嘶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