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力降十會
章節報錯
李虎謝恩後,也該準備正事了。
葉天問李虎:“不知李將軍帶了多少人來?”
李虎哪裡知道來幹嘛的。文天祥只是吩咐他帶本部兵馬來和葉天報道,至於幹嘛的他是不知道。
李虎回答道:“文太傅只是讓我帶本部兵馬來行宮找陛下報道,至於幹嘛並未吩咐。”
宋朝軍隊一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一廂,此時李虎帶來的人正好是一營500人。
“好,李虎現在情況是文太傅他們率大部兵馬前去偷襲董炳文大營了,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防止董炳文大營被偷襲後孤注一擲並不率軍回援,而是直接攻擊雷州城,我們現在需要在城內組織防禦,如果董炳文攻城我們必須在城內拖延等文太傅他們回來。”
“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葉天問李虎的‘你可明白朕的意思,’其實意思是和李虎說你知道我們現在要幹嘛吧?怎麼組織防禦你想個辦法吧,其實葉天心裡對自己還是有數的,畢竟他前世也就是個普通人來點奇思妙想行,但如果真的排兵佈陣他肯定是不成的。
不過此時李虎剛被葉天跨五個級別封了將軍正在感動當中,還以為葉天是讓他帶人當敢死隊,去和董炳文玩命。
李虎聽葉天說完後,單膝跪地聲音堅定地說道:“臣,定不負陛下囑託,城門在則臣在,城門失則臣死。”其聲音頗有馬上就要康概就義之感,李虎臉上的那道駭人的疤痕都隨著李虎的激動變得通紅,此時整個人也顯得非常兇悍完全沒有了葉天初見他時的那種呆萌感。
葉天此時也聽出來了李虎的意思,心裡暗想,完了這個缺心眼,要是守城門昨天還讓你挖什麼戰壕和地道,有病啊?
其實葉天還真有點冤枉李虎的,葉天穿越來著幾天打交道的人都是文天祥和陳宜中這些人精,說什麼也都是一點就通。
這李虎就是個普通當兵心思也沒有那麼複雜,平時也都是聽上頭的命令,說讓往哪打就往哪打。
葉天見李虎沒明白他的意思,只好耐心地和他說道:“李將軍,咱們不需要苦守城門的,朕去城牆上看過,這雷州城的城牆年久失修,如果董炳文真的攻城,就憑咱們這點兵力肯定是擋不住的。”
“昨天不是讓你挖了戰壕和地道嘛?還讓你準備了燃燒彈,咱們就依託戰壕、地道和董炳文僵持半日足夠等文太傅他們率軍返回了,不用你去城門上玩命。”
李虎聞言做出了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陛下聖明,那我們這就出發吧?”
經過一上午的忙活這時候也快到中午了,董炳文也差不多到城門口了,葉天聞言也起身準備去挖好的地道中等待文天祥的訊息了。
正在葉天準備走的時候,那個出主意讓抹鍋底灰的太監小春子,又不知死活地問了句,不過他可能也不是百分之百缺心眼,應該是缺百分之五十,這次好歹算是沒大聲喊出來,只是小聲地問了葉天一句:“陛下,那這鍋底灰怎麼辦?”
葉天聞言差點沒氣死,心想,自己好容易打岔過去不用抹了,你小子還敢提,顯你聰明瞭?勞資真不應該救你這是恩將仇報啊!不行找個機會讓老趙給你小子做了,不過這話葉天卻不能說出來,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小春子,小春子可能也感覺出來了葉天眼神中的寒意,再沒敢說話。
這頭董炳文也率領主力部隊在城門口等待南宋眾人前來投降,之所以帶主力部隊前來,一方面是聽從了蒲壽庚的建議怕其中有詐,另外也是想在南宋眾人面前展現一下蒙古大軍的強勢,從而起到震懾的作用讓他們心中絕望,然後再讓他們寫下投降詔書讓四川的張鈺投降。
不過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此時也快到午時了,但城門口始終不見有人出來。董炳文就是再不聰明也知道今天這事情肯定不會是那麼順利了。
果然又過了半個時辰到了正午時分,不光城門口沒人出來獻降不說,而且整個雷州城都出奇的安靜好似一座死城一樣,他哪裡知道城中的百姓這時已經全部遷到了城南。現在整個雷州城就是個大坑正等著他跳那。
不過此時城中這詭異的安靜也讓董炳文有點不太敢貿然進城,於是對蒲壽庚說道:“現在看來這南宋小朝廷肯定是不打算投降了,不過為何城中會如此的安靜?他們就算不投降也應該有人守城啊?怎麼投降的人沒有?守城的人也沒有?這是怎麼回事?”
面對董炳文一連串的問號,讓蒲壽庚心下有點鄙夷,不過面上他可不敢表現出來,還是恭敬地回應道:“將軍大可不必想那麼多,反正咱們有大軍在旁,有道是一力破萬法,管他有什麼陰謀詭計,咱們這麼多人還會怕他們那區區幾千人?將軍只管直接下令攻城就好!”
董炳文聽完蒲壽庚的回答,自己也思考了一會,想來想去確實也是那麼回事,反正己方部隊數倍於對方怕他作甚,也覺得是自己想多了,不過心裡還是隱隱的感覺有點不對勁,但也不知道是那不對勁!算了不想了,一力降十會!
於是和下面旗官吩咐道:“!傳我將令,先頭部隊進攻城門,其他人為後援部隊以防不測,進攻!”
此時蒙古大軍隨著董炳文的將令下達,上萬人全部行動了起來,那當真是雷霆之勢,這蒙古鐵騎能縱橫天下完全是有道理的,一時間只聽得戰馬嘶鳴,戰鼓之聲更是響徹天際。
此時正前往地道中的葉天也聽到了城外大軍的聲音,心想,壞了,這董炳文怎麼直接就攻城了,文太傅那頭可能還沒到董炳文的大營!心下頓時緊張得不行,也不知道自己這地道和壕溝能不能拖延住董炳文。
這頭文天祥,雖然已經下令急行軍了,但是南宋軍隊都是步卒,而且經歷了連日來的逃亡再加上補給不足,軍隊雖然說沒到強弩之末的地步,但也是疲勞不堪,速度怎麼也快不起來,眼看已經是午時過半了。文天祥也是急得滿頭大汗,不斷地催促部隊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