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三年(1278年)的雷州城,正值初春本應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可是雷州城內卻是一片蕭索之氣。

此時城內最大的一個莊園門口,正不斷地有士兵緊張地巡邏,這些巡邏計程車兵乍一看都是些目露精光且身經百戰之人,可仔細再看這些士兵身上的盔甲、武器有不少都是鏽跡斑斑,而且士兵們的眼神中也都透露出深深的疲憊感

莊園內的病床上葉天猛然地坐了起來,腦中像炸開了一樣,無數的記憶瞬間湧入。然後悲劇地發現,自己成了史上最不幸的穿越者。竟然穿越到了南宋末代皇帝身上。

沒錯,正是那位被一代名臣陸秀夫揹著跳海的那位皇帝的哥哥--趙昰。按照原來正常的歷史走向,趙昰應該在臺風過後就落水重病不治而亡,但此時陰差陽錯竟然被葉天穿越到了身上。

此時,葉天緩過神,耳邊正傳來不斷響起的哭聲,以及和尚、道士的禱告之聲。

他轉頭一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面容恬靜,歲數在二十七八上下的女子,正泣不成聲地看著葉天。

根據趙昰本身的記憶,這個女人應該是趙昰的生母楊太后,後面幾個人分別是右丞相陳宜中、左丞相文天祥、太傅陸秀夫、少傅張世傑。雖然前世葉天的歷史不是太好,但是對這幾位錚錚鐵骨的南宋忠臣還是有著深刻印象的。

隨著葉天睜開了眼睛,楊太后也慌忙叫太醫前來檢視,經過一番診斷後,太醫小退兩步伏著身體對楊太后說道:“官家因歲數太小,落水後又受到驚嚇,且頭部撞到了船上桅杆,此間能醒來實在是天佑大宋,經臣診斷,官家的身體現在已全無大礙。”(宋朝稱呼皇帝一般都是“官家”,在一些正式場合才稱呼“陛下”)

楊太后經過連番逃難,又經颱風傾翻帝舟,致使親生骨肉昏迷不醒,悲喜之間已然用盡一個婦人的全部心力。此時聽到這個好訊息不免有些失神,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是好。

不經朝堂之事的楊太后久久失神未動,但此時的南宋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這個流氓小朝廷也是後有追兵,前路更是不知在何方,所以又豈容楊太后失神?

不過旁邊三位飽經風霜,且鐵骨錚錚的大宋肱股之臣卻不會沉默等死。

此時,後面略微有些中年發福,但一臉嚴肅的陳宜中拱手說道:“太后,臣有話講,現如今官家聖體既已無大礙,我等應儘快趕往占城,那裡尚有當地守軍數千,可與其之借兵抗擊蒙元。”

不等楊太后答話,

張世傑厲聲說道:

“難道陳丞相你,忘了蒲壽庚嗎?”

(在南宋流亡期間,小朝廷被蒙古鐵騎追殺到泉州時,張世傑曾找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借船。不料,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蒲壽庚這個吃著大宋俸祿的傢伙竟然各種推託。蒲壽庚其實早就已經暗中投降蒙古,此時張世傑來借船正中其下懷。竟然遣人去通知蒙古大軍,幸好被張世傑手下軍士發現。張世傑迫於無奈只得搶奪船隻出海﹐當時中原地區已無南宋小朝廷立身之地,也只能繼續沿海路前往雷州。怎料宋端宗的帝舟在途中遇到颱風,帝舟傾覆,宋端宗差點溺死昏迷數天。)

這才有了葉天剛才甦醒那一幕。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其長途跋涉借那虛無縹緲之兵,不如就地建立據點抗擊蒙元,同時釋出號令號召各地勤王。而且粵地背靠大海,蒙元雖騎兵縱橫天下,但海軍稍弱,我們進可攻退可守,假以時日定能反攻中原。”

楊太后聽後嘆了口氣:“哀家本是一女流之輩不懂軍國大事,但當此危難之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哀家比較贊同張少傅的說法,畢竟這裡還是大宋國土。一旦去了他人地方,如不借兵給我們,反而相助蒙古,那我們豈不是成了砧板上的肉?”

躺在床上的葉天此時看著滿目憂愁的幾個人心想,這些人忠君愛國還真是沒話說,但是可惜了啊,按照歷史走向,這兩個方法最後都還是落了個亡國滅種的下場。

如今我得上天眷顧重活一世,必須也要改變歷史走向,順便再護佑一下華夏眾生,不被那蒙古鐵騎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