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寫美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臺下的眾學子揶揄之聲不斷,直到飛魚站了出來,沒等他出聲,所有人立馬安靜了下來。
太子起身說道:“高公子所言有理。在賦詩之前本宮有話要說,皇妹出題固然簡單,但也請諸位認真對待。關於寫美,想必諸位都有佳作,不過既是即興而作,那便要無愧內心,學子赤誠,坦蕩一生,文人自有傲骨,本宮相信接下來的詩詞,都是諸位即興而作。”
場下爆發一陣叫好,順便再次將目光投向那位橙衣書生。
他將頭埋進書案下,不敢抬頭直視眾人。
太子壓手止住氣氛,繼續說道:“希望接下來的眾人吟詩作對,能認真對待且無愧於心。皇妹以美為題,那本宮也不干預,但是加個界定,就以清雅苑為界,在內作詩,諸位意下如何?”
雖說是徵求意見的語氣,但是因為剛剛事情的發生,眾人也能感覺到太子的不滿,於是誰也不願多說。
何況清雅苑內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且步步為景,想要作詩不難,對有才華的才子更不難。
一白衣書生站出賦詩,繼而又有七八人參與鬥詩,可反響平平,都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
“終於知道為何李杜蘇王這些人才是大家了,這都什麼玩意。”李長謙聽著這些破詩,一個頭兩個大。
而後清雅園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太子揉了揉眉心,有種失落之感,突然那位白衣學子站了出來。
高彥出列站於高臺之上,朝向太子作揖,太子瞬間眼神發亮,煥發生機。
太師曾說:“高書兵,大許未來第一詩才。”
看著高彥出列,包括丁晗、王小慶在內的一眾國子監學子紛紛將目光投向這位白衣,只因為杜成文大儒一句:“此子日後必成大器,吾將望塵莫及。”
邗江書院的一眾書生也將目光投向了這位憑藉一己之力,拉高邗江書院水平的學子。
高彥立與高臺之上,看著清雅池,朗朗開口:“清雅初暑醉如酒,池水習習溫潤眸。殘舟不改凌雲志,曾許大許第一流。”
說罷,拿起桌案上的一杯清酒,一飲而盡,將目光收回投向了國子監學子中的一襲黑子男子。
豪邁!豪放!豪宕!
高彥,高書兵。三年前憑藉一部《論當代詩詞鑑綱》橫空出世。
得太師讚譽後又被大儒誇獎。自此各大書院口口相傳,視之為奇人。
本來萎靡不振的邗江書院也因他一人崛起,成為國子監後第一書院,而他卻在最輝煌的時候選擇了閉關,只為了對詩詞的熱愛。
整首詩寫的是清雅苑,寫的清雅池,寫的太子競船的那葉破舟,但學子們都聽出了他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殘舟不改凌雲志,曾許大許第一流。這是太師和蔡祭酒對他的評價,也是他驕傲的資本。
但是他沒有,非但沒有驕傲,反而急流勇退潛心研詩,大許第一流?他不在乎,他只希望大許詩壇可以重新振作,爭霸中原乃至世界疆土。
所以他看向了李長謙,他認為此人可以肩負起振興詩壇的重任,自己就是因為這個人才選擇出山,如果,只是如果,李長謙的詩詞真是他自己所作,那他這麼做就無悔了。
剛剛這個舉動,在別人眼中看著就是挑戰,人家都說你李長謙詩詞絕妙,那我大許第一流就來挑戰你,這也是有些自己的私心,如果李長謙真的接了,那就說明大許詩壇有救了,至於是不是踩著自己上位的,他不在乎,他就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最純粹的書生。
李長謙看著白衣書生,心想著:“我也和你沒糾葛啊,這是考驗我,還是幫我?”看著對方期待的眼神,李長謙知道了他的用意。
對方是對自己抱有期待的,如果自己真的有詩才,那便可以踩著他上位,借他大許第一流的名頭一飛沖天。
李長謙內心給出評價:“真是個瘋子!還是個書痴。”
此人有格局啊,罷了,既然人家都已經表意這麼明確了,那便滿足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