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玉音閣後,李諾口中哼著歌,走進了中書省。

其他六位中書舍人,都是有具體職責的,李諾則相對自由,他沒有批閱奏章的任務,也不具體負責某部,有什麼想法,直接和左相溝通就好。

他最近推動的幾項改革,醫改已經小範圍的完成了,律法的改革,也已經落實到州縣。

不過,這也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長安以及京畿幾州,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他們不敢抗命。

可京畿之外,到底能落實幾成,就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了。

朝廷對於基層的掌控,實在是太弱。

如果全大夏的官員,都有浩然之氣,一心為國為民,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了。

當然,這只是李諾不切實際的幻想。

人都是有私心的,培養出一位儒家官員不容易,但要毀掉他們,卻輕而易舉。

目前的大夏,需要的不是精通六藝的全才,也不是什麼治國才能出眾的棟樑。

朝廷需要的,是不與士族同流合汙,真正願意為百姓做事,大公無私的儒家官員。

衙房之內,左相斟酌許久,低聲道:“擁有浩然之氣的考生,不經科舉,直接錄取?”

李諾補充道:“不僅可以不經科舉,身具浩然之氣的官員,在升遷的時候,也要優先提拔,每升一境,官升兩級,但若是修為降低,也要被貶謫甚至免官……”

因為浩然之氣的特殊性,這種聽起來天方夜譚的模式,在這個世界,是可以實現的。

左相併沒有考慮多久,就搖了搖頭,說道:“此法是不可能推行的。”

將滿朝官員,全都變成儒家弟子,這自然是儒家夢寐以求的場面。

他們不會貪汙,不會腐敗,一心只為百姓。

但除了儒家和百姓,沒有人願意看到這種場景。

世家大族們不願意看到,陛下也不願意看到。

儒家想要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國家,眾生平等,沒有人高高在上,也沒有人天生就低人一等,哪怕是一國天子,也要受到律法的約束。

陛下表面上重視儒家,兩位宰相,都是儒家官員。

事實卻恰恰相反,朝中的儒家官員,都被他安排在御史臺,弘文館等不重要的位置。

一旦朝中儒家官員太多,陛下的權力,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沒有皇帝希望自己的權力被臣子制約。

李諾的提議,剛剛提出,就被左相否定了。

他們是儒家官員,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不能偏袒儒家。

科舉要絕對的公平公正,絕對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對待。

一旦為某一個群體開了口子,科舉的信譽,會徹底崩壞。

雖然李諾的初心是好的,但卻不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實現,這一點,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了。

李諾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兩人又討論了一會別的。

和科舉的改制相比,稅改才是最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