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親征的陛下忽然回宮,立刻在長安掀起了不小的議論。

任用奸佞,謀害忠良,昏庸無道,怠政懶政……,之前百姓對他的評價並不好,如果要評選一位大夏有史以來最昏庸的君王,恐怕絕大多數百姓都認為是當今陛下。

但人們對他的一切看法,都隨著他擊殺魏國皇帝,覆滅魏國,御駕親征,親自帶領大夏將士攻城略地,將大夏版圖擴張到極致而改變。

如今,大夏所有百姓,每天都在盼望著陛下能帶兵吞併楚國,消滅齊國,將大夏帶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卻忽然回宮了,讓人百思不解。

更令人不解的,還在後面。

多年以來,陛下身居宮中,幾乎不管國事。

然而,此次回宮的第二天,他便給三省下了一道聖旨,命攻打楚國的大軍原地紮營,按兵不動,同時,命已經攻佔齊國小半國土的右相等人,暫時放棄攻齊,轉而向趙國方向行進。

這道聖旨,既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雖然趙國和大夏是幾百年的友邦,但國家之間,哪有什麼真正的友誼,大夏想要一統天下,不可能獨留趙國,遲早要將兵鋒轉向他們。

只是,齊國和楚國尚未拿下,陛下就對趙國動了心思,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況且,這樣一來,大夏將三線受敵,很難想象,陛下怎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左相和兵部幾位官員進宮面見陛下,試圖勸他收回成命,但卻連陛下的面都沒有見到,隨後不久,陛下的第二道聖旨就傳了下來。

自此以後,明鏡司之事,將直接向他彙報。

明鏡司本來就是隻對陛下負責的,這道聖旨,看似沒什麼意義,但一些嗅覺敏銳的朝臣已經察覺到,朝廷,似乎要變天了。

陛下不可能沒來由的下這麼一道聖旨。

這道聖旨更深一層的寓意是,大理寺卿李玄靖,已經不再執掌明鏡司。

一個大理寺卿,是不可能讓幾大世家,滿殿朝臣忌憚的。

李玄靖能在朝中叱吒這麼多年,一靠手中的明鏡司,二靠陛下的袒護,如今,明鏡司已失,意味著皇恩也離他遠去。

而失去了這兩樣東西,他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當然,說他是普通人,還是有些勉強的,畢竟,普通人可沒有一位法家半聖的兒子。

不過,法家半聖,聽著厲害,但在如今的陛下面前,整個李家,哪怕再加上和他們關係匪淺的三清宗,都還不夠看。

雖然不知道大理寺卿為何失寵,但他的失寵,毫無疑問意味著,淳王已經離皇位越來越遠。

淳王府中。

因為淳王醉心廚藝,從來不主動和其他的皇子爭些什麼,王府之內,也不招謀士,想要給淳王出謀劃策的謀士,須得先練就一手不凡的廚藝,才能入他的眼。

這些謀士的政治嗅覺,自然異於常人。

在大理寺卿失寵之後,他們就沒有留在淳王府的必要了,淳王和恭王之中,很明顯,恭王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

淳王府內,為數不多的假裝成廚子的謀士,已經迫不及待的趕到了恭王府。

恭王府管家擺了擺手,說道:“你們哪裡來的,回哪裡去吧,我恭王府,不是什麼人都收的……”

當初不見他們,如今大勢已成,才跑到王府來要好處,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被謀士團隊拒絕,這些人也不氣餒,紛紛開口。

“我們不是來應聘謀士的,我們是想問一問,恭王府招不招廚子?”

“對對對,我等廚藝,哪怕是御廚也比不上,管家可先試試菜……”

“我們的手藝,絕對讓您滿意!”

不多時,終於被恭王府後廚錄用的幾人,長長的舒了口氣。

這兩年在淳王府,雖然沒有幫上淳王什麼忙,但卻和他學了不少廚藝,要不然,今日怕是會被恭王府拒之門外……

王府某殿,恭王靠在椅子上,食指無意識的敲擊著桌面。

李玄靖失寵,雖然是他早已料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