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天成四年(929年)六月上旬,京師洛陽城。

當今第一權臣、侍中兼中書令、樞密使安重誨眉頭深鎖的看完一篇奏摺後,當即前往宮中。

“老臣安重誨參見大家!”

“安卿你來了啊,不必多禮,坐吧!”

“老臣謝過大家!老臣近段時間,按照大家的養生法子,原來氣虛、血虛,常手腳冰涼,現在不僅精氣神強多了,連記性也好多了。”

“安卿啊,這可是太宗皇帝時,宮中的養生秘籍。”

安重誨也不知道李世民只活了五十二歲,但不妨礙君臣兩人都是太宗皇帝的鐵桿粉絲,尤其是今上李嗣源,更是處處模仿太宗皇帝,欲達到李世民那樣的文治武功。

“老臣感謝大家的厚愛!只是……”

“安卿,只是什麼?這麼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宮中還有一批上好的西域葡萄酒,我再差人送些給你便是。”

原來君臣兩人迷上的是李世民獨家養生秘籍是常喝紅酒。

“老臣謝過大家了!大家,這是剛收到靈州送來的兩份奏摺,我給大家稟報。”

李嗣源是個文盲皇帝,大字不識一籮筐,聽完安重誨講的第一份奏摺說,皺著眉道:“靈州這是怎麼回事,個多月時間,節帥、留後換第三個了。”

“大家記性真好,正是三人。先是韓璞,再是韓澄,現在又是李耀武。”安重誨進宮前還是做過功課,詳細瞭解過朔方鎮。

“朕記得靈州歷來是忠於朝廷,怎麼內亂如此嚴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嗎?”

“大家,這裡還有他們上的第二份奏摺,裡面有所說明。”

李嗣源聽完後,說道:“朕記得今年四月,皇子從榮從河東回京時,曾說定難軍李仁福私通契丹,意圖不軌。”

“正是,大家,去年振武軍節度使折從阮也曾上書,稱定難軍私通契丹。”

當今中原朝廷,最大的敵人便是契丹。916年,契丹原國主耶律阿保機以30萬大軍攻原振武軍鎮(單于都護府,現呼和浩特附近),俘節度使李嗣本,振武軍全軍覆沒,而李嗣本正是晉王李克用的弟弟原振武軍節度使李克寧的兒子,按輩分卻是李嗣源的弟弟。後來朝廷從河東軍鎮中分出府州,與原振武軍西南的麟州併為新的振武鎮,但版圖與實力均大為縮水。

就在去年(928年)一月,契丹第三次攻陷平州(今秦皇島市周圍),平州系盧龍節度使駐地,盧龍鎮可是唐朝中葉以來的軍事強鎮,安祿山起兵的核心軍鎮,一時河北門戶洞開,朝野震驚,有識之士莫不憂心忡忡。

契丹與後唐已是生死之敵,而定難軍北靠契丹,在此時又私通契丹,朝廷很難不猜疑,萬一定難軍帶領契丹南下,則關中、西北都會糜爛,到時候朝廷河北、西北首尾難顧,國家有傾覆之患。

定難軍雖擁兵五萬餘,在西北是一霸,壓的才只有一萬士卒的朔方鎮這樣的小身板喘不過氣,但夾在中原與契丹兩強之間,日子也不好過。契丹國力現如日沖天,中原朝廷都結連吃虧,連連失地,定難軍為了生存,又哪敢得罪,自是不得不虛以委蛇。君不見,強橫如盧龍、振武鎮,不也瞬間灰飛煙滅了嘛。正所謂,大小軍閥,日子都不好過,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