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望縣,鶴鳴山。

鶴鳴山,又名鵠鳴山。山形似鶴,故而得名。此地山高秀爽,鶴之形狀全俱。山頂平坦,似鶴之背;山坳陰巖礙日,林氣障天,為鶴之尾;山麓有一狹長小平壩,為鶴之頸;平壩前石峰突出,為鶴之頂;兩側懸巖絕壁,東西兩澗流經巖下。又有左右二峰,逶迤各十餘里,石骨嶙峋,恰似鶴之雙翼。雨霽雲開之時,鶴鳴山如白鶴舒頸,俯飲澗泉,翼展墜地,尾指摩天,真乃靈山秀川。

而入山之後,可知此地洞穴眾多,且如迷宮而不可測。當地縣誌載:“山有二十四洞,應二十四氣,每逢一節,則氣開一洞,餘皆閉塞”。《廣輿記》則雲:“有七十二穴,應七十二候,巖洞中有石鶴鳴則仙人出。”

自古以來鶴鳴山一直是煉氣士修煉之所,據說先秦廣成子、西漢周義山於此跨鶴飛昇。此後,張天師在此處創立道教,使得這裡成為了道教的發源地。歷代的眾多著名道士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陳摶老祖、陰代張三丰等都曾在此修煉過。

靈鶴宮在一處名為“冷家崖”的偏僻地方,神石嶙峋,澗水奔流。胡偵探、百里望舒和司馬不如等三人一路問道而行,終於來到了“冷家崖”,此處樹林鬱鬱蔥蔥,偶有樵夫、山民經過可指路前行。眼看天色漸暗,烏雲密佈,一場大雨將至,而胡偵探一行人連靈鶴宮的影子都沒見到,司馬不如一屁股坐在一塊大岩石上:“還沒找到地方!這麼累。早知道我就不來了。”

百里道:“當時是誰死乞白賴的要跟著來!”

司馬道:“我當時聽說有‘死亡預測名單’的事,肯定想來記錄一下呀,說不定又是一樁頭條報道呀!”

胡偵探道:“首先我要說陰一點,‘死亡預測名單’是你說的,我可沒說過,我只是覺得這事兒太湊巧了,所以想調查一下。”

百里也對司馬道:“就你寫的那個別墅幽靈,都是啥呀,和事實不符嘛。”

司馬道:“有人喜歡看就好。老胡,你還是仔細給我講講那個死亡預測名單吧。”

胡偵探道:“我再強調一遍,沒有‘死亡預測名單’。”

司馬道:“行行行,那你就仔細給我講講那個名單吧。”

胡偵探道:“眼看要下雨了,我們還是找個地方避雨吧。”

三人行至一處山坳,見一處廢棄的宮殿式建築,雜草叢生。

百里道:“前面有個破廟,我們可以去那裡面避雨。”

司馬道:“那是道觀,牆外是八卦這些浮雕,不是佛家的寺廟。”

百里道:“就你能!佛家道家,對我們避雨有什麼分別?”

司馬道:“對避雨沒有分別,但畢竟不是一種建築嘛。”

三人來到了此道觀山門前,只見山門正中有一殘破的匾額,上書“通靈觀”。

百里見此道觀名,不覺喃喃道:“通靈?怎麼聽起來是洋詞?”

司馬道:“什麼洋詞?通靈此詞自古有之,不過是近年將洋法師與逝者溝通的法術翻譯為‘通靈’罷了。”

胡偵探接著道:“這次司馬說的不錯,道家對於‘通靈’確實早有記載。‘初曰通炁,次曰通神,終曰通靈。萬通成真,道備登宸’。”

司馬道:“想不到你從國外留學的,也讀過道家的大洞經!”

胡偵探道:“原文沒讀過,只是看到有引用的。一篇介紹玄宗十通的文字而已。”

司馬道:“那也不錯了。”

百里道:“你們在這裡說了半天,快進去吧,估計要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