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一死,他那兩個兒子必定爭權,劉琮有蔡瑁幫助,顯然勝算更大,劉琦要想不出局,只能尋找盟友,劉備無疑是他最好的選擇。”

郭泰分析說道:“如此,荊州東邊,有孫權虎視眈眈,再加上丞相南下的大軍,蔡瑁等人要面臨的是三方壓力,他肯定守不住襄陽,只能找其中一方來投靠。”

曹操一聽便明白其中的關係:“所以蔡瑁只能來投降於我!”

江東孫氏和荊州有仇,雖然黃祖死了,但孫氏還不罷休,他們去了就是送死。

劉備和劉琦要是聯手起來,不會任由蔡瑁奪權。

蔡瑁不可能投降劉備,唯一的出路只有曹老闆。

想通了這個,曹操心裡感嘆,文政剛來宛城不久,已經對荊州局勢瞭如指掌,這些他以後也能想到,但現在被劉備和諸葛亮弄得焦頭爛額,暫時沒有想得那麼長遠。

蔡瑁要是來投降,他能得到荊州北部大部分地方,至於南部的長沙等地,也是垂手可得。

但文政還是說不容易。

曹操馬上又問:“為何劉備會讓拿下荊州,變得不容易?”

郭泰說道:“丞相曾說過,今天下英雄,只有丞相和劉備二人,這話並沒有說錯,別看他現在被我們追著來跑,但只要給他機會,就能翻身做主。”

“他的機會何在?”

曹操實在想不到,劉備現在還能有什麼機會。

郭泰說道:“他的機會,是諸葛亮。”

曹操沉思了片刻,提出他的疑慮:“劉備的實力也就這樣,根基太差,甚至連一個安身之地都沒有。”

“諸葛亮我也知道,還聽說過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得天下,他便是諸葛臥龍。”

“就算諸葛亮再怎麼厲害,劉備要人沒人,要地沒地,他如何能成為我們南下的阻礙?”

曹操繼續說出自己的想法:“劉琦是傾向於劉備沒錯,但他駐守的江夏兵力不多,哪怕諸葛亮能幫劉備吞併劉琦的力量,只怕連蔡瑁都打不贏,如何面對我們南征大軍?”

“丞相分析得沒錯,但是漏掉一點,江東孫權。”

郭泰連連點頭,又說下去:“劉備連蔡家都打不過,要和丞相抗衡,無異於痴人做夢。諸葛亮肯定也想到這一點,所以他會促成劉備和孫權合作,把丞相打跑之後,在荊州站穩陣腳,然後入蜀,佔據益州後,效仿漢高祖劉邦,劍指漢中。”

“這……”

曹操聽完之後,把所有資訊串聯起來,馬上能感覺到劉備的威脅,這也的確是劉備唯一的出路。

他心裡在想,如果諸葛亮真的是個聰明人,接下來要走的也只能是這條路線。

郭泰作為穿越者,早就把諸葛亮一生的路線都摸透了。

但是在曹操看來,郭泰目光太長遠了,考慮得太周到。

諸葛亮剛出山不久,就被郭泰把他以後的計劃算計得清清楚楚,怪不得奉孝死前會極力推薦文政。

如此大才,就應該為我曹操所用。

不過曹操還有一個疑惑,問道:“我覺得孫權也強不到哪裡去,他們聯手,真的可以抵抗我們大軍?”

袁紹那麼強都被他幹掉了,還不把現在的孫氏放在眼內。

“丞相此番南下,弊端有四。”

“本土不安,後患未除,貿然南下,此其一。”

“丞相身邊士兵,多為北人,南方水系眾多,水戰無法避免,北人不善水戰,舍長取短,此其二。”

“戰線拉長,補給不足,此其三。”

“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此其四。”

郭泰補充道:“丞相覺得,在這四個弊端面前,能贏?”

曹操渾身一震,文政已經把自己軍中目前的情況,分析得如此透徹,正如剛才分析荊州局勢一般,準確無誤。

要知道郭泰來到他的帳下,不過是一兩天,還未開始掌事,也不見過問軍中事務。

郭文政,世之奇才!

有郭泰的輔助,曹操覺得天下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