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我只想做一條鹹魚(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有牢牢掌控著鹽池,曹操才能從世家身上割肉。
製鹽方法,必須要保密。
“這些鹽,文政打算怎麼賣?”
荀彧又問道。
“限量,高價賣。”
郭泰早就把這一點給想好了,解釋:“我們的鹽只要把名氣揚出去,不怕沒人要,文若你覺得呢?”
荀彧沉思著說道:“我現在就想弄幾十斤回去,這輩子都沒吃過那麼好的鹽。”
郭泰說道:“既然文若已經那麼想要,其他世家的人,更不用說,所以我們的精鹽,所面向的群體,就是世家。”
“那普通百姓呢?這些鹽成本不高,能低價出售,我哪能讓百姓再吃粗鹽?”
曹操開始憂國憂民起來。
“這個也容易解決,只要賣鹽的利益達到一定的程度,讓世家覺得有利可圖,就有可能派人來偷製鹽技術。”
“他們敢!”
“丞相先不用生氣,他們來偷,就隨便偷,反正到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利用鹽賺了一大筆錢。”
郭泰信心滿滿地說道:“等世家也開始賣我們的鹽時,可以趁此機會把鹽價壓下去,讓他們血本無歸,又能做到真正地控制鹽價,一舉兩得!”
曹操怒氣頓消,讚歎道:“還是文政的辦法多,層出不窮。”
荀彧卻又擔憂地說道:“這樣一來,我們利用鹽來賺錢的方法,豈不是沒有優勢了?我們還需要用錢來置辦軍糧。”
“是啊!”
曹操想到這個,也憂慮起來。
“我突然想到一個新的詞,叫做薄利多銷。”
“大漢的百姓那麼多,鹽又是生活必需品,北方已經平定,很難再有戰亂,百姓的生活自然會追求質量,買鹽的人絕對不會少。”
“只要把價格壓得合理,哪怕壓得再低價,只要不在虧損的範圍內,還能有錢賺。”
聽完郭泰的話,他們贊同地點頭。
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就是想不到點上,甚是懺愧。
荀彧說道:“薄利多銷,這個詞很不錯,文政形容得恰好。”
郭泰又說下去道:“要說糧草問題,依靠錢來買,只是治標不治本。”
“丞相想要保證糧草充足,必須興修水利,改革土地,使耕者有其地。”
“可以嘗試一下,把農戶聯合起來,以一里為一個集體,讓里長把土地按戶分配下去,家庭承包,自負盈虧,多餘的上交做賦稅。”
“這樣能減輕賦稅,又有田種。”
“還可以把無主荒地分給流民開墾,耕種面積擴大,收益更多。”
“唯一的缺點,就是大部分土地,在世家手中,能分配的不多。”
郭泰把自己對農業的見解,簡單地說了一下。
他說的是簡單,但是曹操和荀彧聽起來,很快陷入沉思,然後激動得渾身顫抖。
這樣做,豈不是要比他們的屯田更管用。
“文政厲害啊!”
荀彧覺得自己推薦他當農監長,沒有推薦錯人,馬上把剛才那番話記下來,回去再斟酌能不能實現。
如果能實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產量也可以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文政果然無所不能。”
在曹老闆心裡面,郭泰已經是萬能的了,沒有什麼做不到。
不管是軍事謀略,還是星象醫術,甚至連農業政策,都要比他們精通,想的更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