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那座大山,土玉渾境內倒真有黃羊、羚羊等物,但這裡沒有,除非離此百里外的山林。”辛樂山道。

“我正是從那裡過來的,太遠了,還有其他法子嗎?”

“還有就是修路、修渠了,從這裡到土玉渾邊境約三十里,每年大雪會封山數月,待雪水融化後,上一年修的路基本也就廢掉了,這段時間正是修路的時候,只有路修好了才能通行牛車,土玉渾與蜀地的貨物交易大多靠這條路。”辛樂山道。

“修路一天大概能攢多少?”賀齊舟問道。

“一百文到五百文不等吧,看你有多少力氣了。每年這兩個月都會有牧民過來攢些銀子的,當然,犯人都是白乾,如果偷懶,連飯都不給吃。”

“修渠呢?”

“那條接引雪水的石渠從山上接到此處,就在路邊,有問題就會連帶著修”辛樂山道。

“我一個人如果幹幾個人的活呢?”賀齊舟算了一下,如果一天可以攢到五兩,二十天差不多就可以拿到路引了。

“幹得多當然拿得也多,但工錢多少由武察司的人說了算,犯人和修路是他們主要的財源。”

“管不管吃住?”

“管!”

“能不能麻煩辛大哥幫忙去說下下?我要修路!”

“沒問題!我看你有傷,我可以借你幾兩銀子,在鎮上養幾天傷,等手腳利索了再去吧。”

“不用!明天就去,拜託了!”

……

也就在賀齊舟雅礱江遇刺的第二天,誠王依照約定的時間,率領大軍出擊冀北!十萬騎兵、三十萬步卒、兩萬輛戰車全力進攻!御林軍、幽並二州的精銳盡出!復古的戰車是專門為北征而設計的,每輛大車配上五名士兵,可以很快地在草原上築起陣地,防止北周騎兵的衝擊。

東周亦在大將林虎率領下,兩萬鐵騎直撲渤海國,希望在南齊的牽制下一舉奪回失地。東周鐵騎的實力甚至還超過了北周勁旅龍捲風,有了南齊的物資援助,東周已經恢復了大半生機。

誠王的大軍節節勝利,在冀北幾乎沒怎麼遇到北周的抵抗,不到半月就趕跑了北周在冀北的駐軍,比上一次北征更快地攻到了鎮遠關下,但同樣也在北周苦心經營的堡壘——鎮遠關下止步。

吸取前兩次的教訓,齊軍只留下兩千輛大車,十萬步卒,堵住鎮遠關的南口,而主力大軍全數自雁門關北出,準備繞行至鎮遠關北口,圍而殲之。

戰法完全是照抄了楊徵的建議,不同之處在於當年的先鋒是楊徵,而如今則是姜珪親自出徵;當年楊徵只被允許帶五千人,而姜珪是所有的主力!另外就是準備了大量的戰車,這也是姜氏敢深入草原的底氣所在。

出關十日,並未遇到北周一兵一卒,倒是洗劫了草原上的兩個小部落,由於牛拉的大車行進緩慢,離鎮遠關仍有十天路程。也就是在出關的第十一天,大軍遇到了南下的周騎!八萬周騎幾乎就是北周可以調動的所有主力了,赫連清風抽調包括冀北在內的所有精銳,先在渤海國擊潰兩萬東周軍,再轉而南下截住南齊大軍的去路。

齊國騎兵根本就不是周騎的對手,雖然五千御林軍重騎也加入了戰團,但不到半個時辰就損失了兩千騎,嚇得十萬齊騎全都退縮到大車陣內。

鐵皮包覆的牛車既防火又防箭,還能運送糧食,圍成的車陣的確救了齊國大軍,但牛車移動不便,被困的齊軍面臨兩難的抉擇:

一是繼續西進,糧食應該能夠撐上半個多月,但有沒有把握在五天之內攻下鎮遠關進入關內與南口的守軍匯合,這是事關生死的關鍵所在,萬一攻不下來,孤懸關外的大軍很可能要全軍覆沒。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原路返回,放棄這場準備得曠日遲久的決戰。

最終的結果出奇地一致,雖然有不少低層將領願意背水一戰,但所有高階將領沒人願意拼死一搏,而是決定緩慢地挪動車陣,退回雁門關!

回退途中,周騎試著強攻了幾次,因傷亡較大,最終還是選擇了襲擾。半個月後,大軍拋下約半數的大車,退回?門關。

守在鎮遠關南口的十萬大軍得到關外主力失利的訊息後,二話沒說,放棄所有攻取的土地和那兩千輛戰車,全數退至燕京以南,近二十年來,那裡築有阻滯周騎的一連串防禦陣地。

大戰不到一個月便草草結束,東周損失了約一半主力,退回白城;齊國更慘,別說沒有收回鎮遠關,土地也沒有多得一寸,損失了一萬輛精心打造的戰車、兩萬騎兵、四萬步卒;而北周所有的戰損不過區區七千騎而已。

齊國也曾派偏師偷襲西京統萬城和中京青城,但北周早有防範,那些新徵計程車兵都加入到城防的軍隊中,偷襲並未取得任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