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齊舟知道,想要追上一人兩騎的龍捲風輕騎並不是那麼容易,其本意也就是要打退對方,讓他們回去告訴赫連清風,不派大軍過來,青城很快就要保不住了。所以追出二十里後,便押著俘獲的敵軍向南行去。

在追擊龍捲風的同時,賀齊舟分兵兩千,先行去了南方,那五千恆州兵如果進了青城,會對攻城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賀齊舟是不可能讓他們進城的,由宇文凌雲率領的兩千騎很快將那五千名連夜行軍的步卒殺得鬼哭狼嚎,早早結束戰鬥。

兩戰下來,共殲滅龍捲風三千騎,俘獲四千騎,共得戰馬一萬一千餘匹,而好不容易拼湊而來的五千恆州步卒,除了潰散逃離了千餘人外,一千人被殲,三千人當場投降。

儘管戰果喜人,但龍捲風的戰力畢竟不俗,一柱香的鏖戰也讓暴風雪付出了傷五百人、亡三百人的代價。賀齊舟決定繼續用老辦法,從俘虜中尋求兵源,始終讓自己的這支隊伍保持住駭人的戰力!

對於進攻青城,賀齊舟決定視赫連清風的應對而定,如果對方發大軍過來馳援,就想辦法速戰速決,讓赫連清風疲於奔命;如果對方坐視不理,那自己就可以慢慢想辦法攻破城防,至於糧草補給,龍捲風和恆州軍又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堅持個十二三天應該不成問題。

次日,賀齊舟便不停地派成隊騎兵在城外日夜繞圈,偶爾也會射上兩箭,作出佯攻的姿態,讓城內守軍時刻無法安睡。

攏亂守軍軍心的方法當然還不止這一項,第一日故意放數百名龍捲風與恆州傷兵進城療傷,既體現了東周軍的仁義,又讓守軍清楚,他們的援軍已經無法趕來了;

第二日,賀齊舟將烏石的屍首高高懸於西門外,又寫了一幅巨大的血字,上書:“烏石亡,西京亡!”這不僅讓城中軍民膽戰,就連赫連長吉在暗喜之餘,也嚇出了一身冷汗。赫連長吉親自去外牆確認過那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就是烏石,但對城中軍民所說卻是對方使詐,用一個光頭死屍來冒充烏石,以擾軍心。

第三日,北門外赫然掛出了蒼鷹的屍首和“蒼鷹亡、北 京亡六字”,蒼鷹面目無損,京城中有很多人識得,雖然已是驚恐萬分的赫連長吉仍竭力否認那具屍體是蒼鷹,但城中暗地裡的傳言已是無法控制,很多人只道大周境內,四京倒有三京落入了東周手中。

第四日,開始有持矛計程車兵逃離,但只是零星數人,幾乎有一半被監軍者射殺或斬殺。

第五日,逃離之人驟增,也不知是默契還是巧合,東周軍發起了幾次進攻,都是遠距離的射箭,每次進攻之後,都有成群的長矛兵棄矛奔逃,由於有東周軍的照應,這一日出逃之人竟超過千人,十之八九都成安然跨過了第一道防線。

赫連長吉只能不顧正規軍的強烈反對,派出城中四千人棄當盾刀手,混雜著戰在長矛手身邊,近距離充當監軍。第六日,逃離之人果然少了很多,而赫連長吉也接到了一個喜憂參半的訊息:赫連清風接到蕭鐸戰敗的訊息後,怒斬蕭鐸,並奪了其兄蕭鏗龍捲風主將之職。當晚便撥出包括五千御林軍、一萬五千騎龍捲風在內的八萬精騎,直撲京城而來,其餘人則繼續圍攻山海關。

赫連長吉喜的是這支大軍足以消滅賀齊舟的暴風雪,憂的是赫連清風讓他必須死守至元月二十日,也就是再守五日,否則就別當這個太子了。

以周朝騎兵行軍的速度來看,赫連長吉當然能夠算出這支軍隊最遲再過三日便能抵達京城,前鋒甚至兩日就能走到,但從賀齊舟準確截擊龍捲風和恆州軍以及配合默契地幫守軍逃離這兩件事上,赫連長吉也確定敵方在城中有耳目,而且地位還不低。

如果讓賀齊舟透過城中耳目知道援軍將至,他必定會發起強攻,如今軍心渙散之下,赫連長吉真的不能確定是不是守得住三日。

赫連長吉決定兵行險招,在當夜召開的將官會議上,謊稱來自山海關的援軍十日之內會到,要大家咬牙堅持這十日。

由於參加會議的將官很多,不說還好,一聽說還要守十日,軍心士氣不漲反落,次日又有人冒險還始逃離。

圍城第七日,賀齊舟手上又多了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面寫的是赫連清風的八萬大軍十日之內必到,各支軍隊的人數、統軍的將領都寫得清清楚楚。

關於援軍將至的訊息,從今早逃來計程車兵口中,賀齊舟已經有所耳聞,讓賀齊舟起疑的是,為何言無疾的訊息幾乎沒比普通士兵快多少?顯然是赫連長吉想以此訊息來動員守城將士,故意散佈。

但自己的糧草肯定無法堅持十日了,遣散那些降軍時就用去了不少,如今最多支撐個六天,賀齊舟決定在最後三天發起背水一戰,殺進城中尋求糧草補給。

所以說,六日之內,自己要麼進城,要麼退軍,不可能再等十日。堅壁清野的赫連長吉應該也清楚這一點,他只需再守個五六天,就能頂過去了,向士兵發出這種動員究竟有何意義呢?如果向守軍說只要守住五天,不是更能提振人心嗎?

賀齊舟將自己的偵騎大部分放在了正東方向的鎮遠關,如果有赫連清風的援軍趕來,自己至少可以提前兩日知道,如今一直不見赫連清風援軍的蹤影,所以賀齊舟的想法是拖到最後三天攻城,那時成功的把握最大,自己的傷亡也會最小,力求一擊必中!但剛剛那條看似不起眼的訊息讓賀齊舟一下子有點猶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