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衛對崔氏嚴密的監控下,崔氏的那一點自以為是的自保措施,根本就沒有逃過龍衛的法眼。

龍衛們雖然不知道李睿和女帝對崔氏最後的處理想法,但是不管最後如何處理,他們能知道的一點,那就是李睿是絕對不會允許崔氏有人出逃的。

所以,負責這次滲透的錢二十一很自然的就安排了龍衛,對意圖逃離的崔氏人員進行了截殺。

龍衛都是什麼武學境界?最差的都是高階大宗師。

對那些最多隻是初級大宗師境界的,用來保護精英子弟的護道者來說,龍衛就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高山和圍牆。

所以,毫無意外的,在女帝儀仗離開以後,崔氏宗祠門口,就出現了這座由崔氏精英子弟及其家屬和護道者人頭壘起來的京觀。

遠處,李睿一邊在軟榻上,勤懇的做著拓荒的老黃牛,一邊嘴角一挑,內心呵呵冷笑,這就算是對你們崔氏不尊自己媳婦的一點點教訓吧。

更大更多的教訓後面他自然會慢慢的安排。

隨著經歷事情的增加,李睿現在也不會想著對所有的反對勢力都武斷的一刀切了。

比如夜梟隊,要是當年李睿只是簡單的一刀下去,麻煩是少了,也省心了,可是這偌大的江湖,難道還要黑山衛再安排人去統一?

那樣,自己給其他人的感官一定就是吃相太難看。

現在,自己也就只安排了一個王三過去,這整個夜梟隊還不是成為了自己管理江湖的一大利器?

所以,在國內矛盾上,李睿的策略是:堵不如疏。並不需要像對外戰爭中的那麼斬盡殺絕。

也正是有這種覺悟,七大門閥世家也才沒有被徹底消亡,而是在對李氏和崔氏做出了足夠的警醒之後,進行適當的管理就好。

當然,這崔家還是要再收拾一下的。

在李睿想七想八的時候,一隻柔軟的小手攀上了他的肩頭,已經化作一灘水的楊嬋兒的妮儂聲傳入耳中。

瞬間,李睿就把這些如何對付門閥世家的雜念丟擲了腦海,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如何取悅自己媳婦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隋大業十八年九月三十日,李睿、楊嬋兒夫婦到達泰山腳下。

這一個多月,李睿是帶著自己的媳婦在趕路和清理門閥,而泰山腳下的所有大隋官員,卻也是沒有一刻安寧的。

早在七月間,女帝就安排人到了這泰山所在的奉高縣,開始做封嬋的準備了。

兩個月以來,女帝所派之人,已經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

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

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隋大業十八年十月初一。

隋女帝楊澤天,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

為體現李睿的價值和與以前封嬋帝王皇后的不同,女帝行初獻禮畢,李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