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貴族有一個共識,只要那個北邊來的大隋朝廷覺得打再打下去成本太高的時候,自己再去求和,大隋朝廷必然就坡下驢的同意議和。

如此,豈不是身家性命都保住了?

至於老百姓死了多少?貴族老爺們才不關心。

只要目的達成,保住自己家族或是部族的王國統治地位,以後這些像螞蟻一樣的愚民數量,還不是幾十年就恢復了。

在熟悉當地人口分佈和老百姓喜好的各國貴族的亡命般的宣召之下,趕赴孔敬府參加決戰的東南亞各國、各部族的總人數空前的達到了六百萬之多。

這個人口數字,基本上就是這些國家人口的一半了。

也就是說,除了十歲以下的兒童,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不管青壯、男女,此次戰役已經集結了這幾個國家的全部精華。

這些被個人前途矇蔽了雙眼的貴族們,還在用傳統和落後的思想來判斷如今的戰爭形式。一心只想,用自己人民的巨大犧牲來換取大隋帝國的重大損失,從而收兵罷戰。

可是,他們卻沒有去想,能夠在一週之內就把他們部族老國王的主力部隊消滅殆盡,讓他們只有龜縮回國都才能有點安全感的軍隊,還是以前的作戰思路嗎?

李睿是什麼思路?

其實李睿的思路很簡單,那就是創造條件,圍殲敵人所有的有生力量。

只要你們這些國家的人口損失總數達到了三分之一,你們這些國家也就距離滅亡不遠了。

要知道這損失的可都是可以上戰場的青壯年男女。

一旦這些人都損失了,剩下的老幼病殘,還是不是任由李睿收拾?

所以,李睿故意使用下書約戰的傳統方式,就是為了讓對方儘可能多的聚集軍隊。

那樣,一旦這場戰役打下來以後,整個東南亞,就再不會有大規模的戰役了。

這三個月東南亞諸國貴族在破家徵兵,而李睿也沒有閒著。

黑山衛第三、第六集團軍,徵南軍的一部更是沒有閒著。

他們開始對自己佔領的區域各地進行地毯式的搜尋。把村莊、城鎮中的居民,以及森林中躲藏的各種部落全部清理出來。

這次黑山衛實行的是驅趕戰略,把這些懶惰成性,一心只想著靠天吃飯的種族都朝南驅趕。

自然,在這種驅趕的過程中是免不了有血腥的場面,但這已經比黑山衛在高句麗執行的無差別的“蝗蟲”戰略要溫和的多。

李睿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清理出地方,讓大隋的移民可以安居樂業。

反正是為了自己的民族和子民,哪怕揹負一些殘忍、屠夫的罪名,李睿也根本不在乎。

世界上的種族,在擴張的時候從來都是血腥和暴力的。

不信?

你去看看上個世界,辮子國割讓給熊國的哪些土地上的老百姓的下場。就區區一個海蘭子泡一個鎮子就能成千上萬的死人,更不談那什麼海參子崴了。

多少辮子國不在乎的大漢民族的血就那麼白白被糟蹋了。

被作為上位者,統治者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辮子國皇帝給糟蹋了。

李睿,每每想到這些,那稍稍要變柔軟的內心,又再次的堅硬起來。

國與國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沒有溫文爾雅。只有對土地永遠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