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開啟民智的結果很明顯,以至於順理成章的在大業九年四月,長孫無垢自任總編輯,在東都洛陽已經出版了第一期的大隋月報。

由於各種條件的不成熟,以及這落後的交通,導致閱讀的延遲性等原因。李睿認為這第一份報紙只能一個月發行一次,所以辦成月報足矣。

但即便是月報,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因為大隋月報是歡迎所有人投稿的,這一下子讓大傢俬下傳播謠言的路徑被徹底斷絕。

你想說什麼,要是光明正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那你就可以去報紙上說給大家看。

當然,你只是需要付出一點點印刷成本(廣告費)而已。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登廣告的人以後,後面這大隋月報的收入也就逐漸起來了。關鍵,這辦報紙也是李睿的獨家生意,不說他掌握的油印技術,就說這女帝特許的辦報許可證,其他人是萬萬拿不下來的。

沒辦法,體會過上一世輿論戰厲害的李睿,在發放辦報許可證這一點上那是把握的死死的,毫不動搖。他要保證,在整個大隋,只能有他一個輿論導向。

這是在李睿授意之下,長孫無垢才能有如此覺悟。不然這大隋月報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收支平衡。

開始長孫無垢還不覺得這報紙有什麼用,還抱怨李睿在賠本賺吆喝。但慢慢的,她發覺了這報紙不一般的威力所在。也就體會到李睿要他辦報時說的那句話的深意。

“這個世界,誰掌握了輿論,誰就是贏家。”

大業六年十月十九出世的楊佑已經三歲七個月了,不但健康活潑,而且更是聰明睿智。小小年紀已經能和女帝有板有眼的進行朝政中的民生問題討論了。

雖然多數言論都是幼稚不堪,但能想到這些民間疾苦,那眼光、那胸襟就是普通孩子完全沒有辦法比擬的。

這三年,女帝又給李睿生了兩個兒子。

按照李睿和楊嬋兒的約定,大兒子姓楊,其他的孩子都要姓李。李睿就給自己這兩個兒子分別起名為:李復(家中排行老二)、李興(家中排行老十二)。

由於女帝又兩次懷孕,也就沒有辦法讓李睿專寵自己。所以,李睿的後宮就猶如放開限制的流水線,他的每個女人都為他生下了一兒半女,再無一人落空。

檀兒給李睿生了一兒一女,李睿給兒子起名:李澳(家中排行老三),給女兒起名為:李下玉,封襄城公主(家中排行老十一)。

長孫無垢給李睿生了一個女兒,李睿起名為:李令月,封平陽公主(家中排行老四)。

漓兒給李睿生了一個兒子,李睿起名為:李非(家中排行老八)。

杏兒生了一個女兒,起名李麗質,封長平公主(家中排行老六)。

漓兒和玉兒各自給李睿生了一個兒子,李睿為漓兒所生的兒子起名為李昌(家中排行老五),為玉兒所生的兒子起名為李晟(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中排行老十)。

衛三娘和柳瓊花都為李睿生了一個女兒,李睿為衛三娘所生的女兒起名李奴奴,封金城公主(家中排行老九),為柳瓊花所生女兒起名李芷蘭,封安樂公主(家中排行老七)。

所以,這三年多,不算楊佑,李睿就有了十一個李姓子女,其中有六個兒子,五個女兒。可算是沒有浪費一點點時間。

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李睿和女帝商量後決定,但凡是生了女兒,馬上就給公主的封號,哪怕只是在襁褓之中。而兒子就不一樣了,李睿主張是一個都不封。

就像以前和女帝說過的那樣,李睿並不稀罕這大隋的皇位。他要自己的子女靠自己的力量去組建自己的帝國。那樣以後各個兄弟之間才好互相幫襯,各自建立起來的國家才能長盛不衰。

而一旦被敕封成了大隋的王爺,那怎麼還好意思自己拓展自己個人的新領地。畢竟這以後的大隋是自己兄長的財產。吃自己父母的白食算是天經地義,但吃自己兄長的白食就不是那麼好意思了。

所以,為避免以後李氏子弟在海外拓展的土地和大隋帝國出現法理混亂的局面。

李睿要求,李氏男丁不得擔任大隋的官職或向大隋稱臣。

楊嬋兒覺得反正自己也有繼承人了,也就沒有堅持一定要給男孩子們一個封賞。反正孩子們還小,也還沒到爭搶的年紀,先讓他們快樂幾年再說吧!

或許是聞到端午晚宴上食物的味道以後,李睿的思維也是運作的異常活躍。看著妻妾們在愉快的交流,李睿也是暗自開心。

沒辦法,有許多孩子在,他這個當爹的總要端著點架子,拿出來點當爹的權威。就算開心,也不能放浪形骸的高聲大笑。

他這三年可是沒有白白的浪費。除了生了一打孩子以外,他還經營出來了天下第一家錢莊,當然目前也是大隋唯一的一家錢莊。

錢莊的名字就叫:睿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