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兵的作戰能力可不是那些見血就暈的新兵可以比擬的。

在李睿的多少次洗腦下,女帝也接受了李睿的理念,那就是治理朝政其實也是過日子,過日子那自然是要精打細算,不能浪費資源的。

反正李睿和女帝說的很清楚,這批虎狼之師都是被自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理念給帶歪了的娃,絕對不能用於國內城鎮的駐守。

如果作為地方守軍,不但浪費了這些人身上李睿好不容易調教出來的狼性,同時因為長期見不到血,心態失衡後,也起不到駐守的作用,反而會成為當地城鎮的一大禍害。

甚至,李睿為了不讓遠征軍把黑山衛的秘密武器給暴露在大隋人面前,計劃把一部分和黑山衛接觸最緊密、看到過黑山衛手榴彈威力的部隊調往倭國。

當然,現在還不是時候,總要等黑山海軍在倭國打下一個據點以後才好調動陸軍過去。

這批預備調動到倭國的部隊,就先被李睿放在了濟州島。所以,相對而言,濟州島的大隋高句麗軍區二軍,是原來遠征軍中建制保留最完整,戰鬥力最強的那一部分。

為了收攏遠征軍整編後的高句麗軍區部隊的人心,讓這些職業軍人能安心駐紮下來,李睿對改制後的高句麗軍區部隊採取了幾個措施:

一是放開了駐軍和當地女人通婚的限制,當然要事先報告軍部批准才能結婚。讓這些糙漢子有個婆娘,自然也就安心一些。

二是允許高句麗軍區的部隊分批迴家探親,把自己在部隊上掙得的銀子帶回去孝敬自己的爹孃,這是每個為人子的美好心願。

三是發給高句麗軍區部隊計程車兵駐軍補貼,這補貼可比遠征軍原來的軍餉標準要高十倍。

而且,這筆駐軍補貼是由高句麗王出銀子,不花李睿一個大錢。名目李睿都想好了,大隋向高句麗提供軍事保護,難道你高句麗不該支付一點報酬?

放開手腳的李睿在高句麗折騰的熱火朝天,甚至完全改變了高句麗歷史的走向。

但在大隋,遠征軍的訊息卻是沒有在朝野引起什麼太大的動靜。

一是因為大隋太大了,支撐這點戰爭的人力物力的付出,人們完全無感,照樣是每天該幹嘛就幹嘛。

二是李睿刻意淡化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發揮出的作用的結果。深知李睿藏拙心態的女帝稍稍一發揮,就連這場國戰都被大隋刻意給淡化了。為的就是滿足李睿低調發展的要求。

這就是李睿了,女帝現在正是寵他寵的厲害的時候,反正你怎麼說怎麼好。

雖然兩人分開了七、八月之久,但由於書信不斷,憑藉李睿網聊的功底,兩人的感情反而更加牢靠,而女帝對李睿也更加依戀了。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天天見面的夫妻兩人,對方打鼾、放屁、磨牙都一清二楚。媳婦就算長得像仙女,時間一長,你也會發現這仙女流汗也是臭汗,早上起床也會嘴臭。

而且夫妻兩人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各自的職業不同。一旦受荷爾蒙支配的新鮮感沒有了,對方的生活習慣就會成為自己不習慣的缺點和不完美。

慢慢的開始吵架、互相嫌棄,甚至冷戰。要不怎麼會有三年之痛、七年止癢這種說法呢?

而長期分開兩地的夫妻,可能剛開始還是想著自己能輕鬆一點,隨著分開的時間一長,對對方的思念就開始在心中的成形,心中想著的都是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方的好處。

特別是再加上書信的溝通,看著對方的文字書信,這人的腦補是最厲害的春藥。於是,對方個人生活習慣上的那些自己看不慣的地方,都會成為細枝末節而被自己不自覺的忽略掉。

反正這個年代,一旦出兵打仗用個幾年時間是很正常的,女帝也是看著自己父輩這麼長大的。她還有偌大的大隋要去治理,要是天天陷進操心這李睿和遠征軍事情的旋渦,還要不要幹其他的正事了?

......

現在談判還沒有最後落下帷幕,朝中的臣子們也就只是知道,已經打勝了,並取得了大片土地和賠款。至於細節,管他的,只要可以對陛下歌功頌德也就夠了。

反正不論勝敗,並不會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和觸動。

換個角度來看,這就是高句麗的悲哀。高句麗一個國家都快被打的稀碎,自己的國王都不得不陪著笑臉來應付侵略者,而對於大隋來說只是一個話題,只是臣子給皇帝歌功頌德的一個理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