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包圍與反包圍,神佛保佑黑山衛(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在尉遲炯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在黃龍水軍中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中還是有反對的聲音的。只是尉遲炯憑藉自己的威望硬把這些雜音壓下去而已。
而且,尉遲炯也不是沒有想過後果,據他自己親信戰後談起此時尉遲炯的心態時,說尉遲炯自己講的:
“老子就堅持三天,三天後遠征軍不把老子救出去,老子就投降高句麗。總不能大家一起餓死吧?”
隋大業三年五月九日,漢城戰役開啟。
此次戰役是由遠征軍率先發起攻擊而拉開的帷幕。
在李睿的安排下,黑山衛給遠征軍左右兩軍各派遣一個連隊做為尖刀連,帶領遠征軍左右兩軍主動出擊,分別穿插到高旭大軍的左右兩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鉗型包圍。
由於有黑山衛的加入,鉗形包圍的完成非常順利。任何擋在遠征軍前面的高句麗部隊都是紙老虎,不堪一擊。
因為高旭的部隊還在包圍漢城,所以在漢城地區就形成了一個大大的三明治。
最裡面的漢城駐紮的是大隋黃龍水軍,最外面形成鉗形包圍的是大隋遠征軍,而被夾在中間的是高句麗親王高旭率領的十萬高句麗常備軍和三十多萬民兵。
五月九日當天晚上,配屬虎威將軍魚俱羅左軍的黑山衛趙字連,就從漢城與富川之間插了進去。
直至五月十日凌晨,就已經打散了圍困漢城西門的高句麗部隊,順利的把包圍漢城的高句麗陣型撕開了一個口子。
從而打通了遠征軍和漢城之間的聯絡通道。讓遠征軍和漢城城內的黃龍水軍就在漢城的西城門勝利會師。
這時情況已經很明朗了,黃龍水軍要是想撤退,順著趙字連打通的通道就可以順利的撤出漢城。
但尉遲炯也算是福至心靈,拒絕了楊素要他撤退的建議,而是堅決要求繼續守城,要給高句麗部隊來個中心開花。
用尉遲炯的對部下的原話說就是:
“老子好不容易熬了九九八十一難,難道這最後一拜會慫?那個楊素就是個沒安好心蔫壞的種,他就是想搶老子們的功勞。老子們就紮在這漢城了,但是要他送點糧草是真的。”
既然已經會師,那麼左軍虎威將軍魚俱羅賣尉遲炯一個人情,給黃龍水軍支援一點糧草也是題中應有之意。都是大隋的部隊,都是在國境外作戰,楊素也就預設魚俱羅的支援動作了。
此時,就算是個瞎子,楊素和尉遲炯也已經看到巨大的功績在向自己招手。雖然在李睿的安排之下,改變了戰略。不能對高句麗取得滅國之功。
但一仗打下來,如果能殲滅高句麗四十萬部隊,依然是一樁潑天的功勞。如果尉遲炯此時撤退了,以前所有吃的苦都白費了,只能落個敗軍之將,受人搭救的臭名。
而一旦他堅守漢城,完成了全殲高句麗四十萬大軍的戰役部署之後,他就是一個有功之臣,這種小賬,混慣軍旅的尉遲炯哪有算不清楚的?
而這計劃的制定和執行功勞最大的功臣李睿表現出來的姿態,以及和楊素、尉遲炯等高階將領交流時都明確說:
“我是帝夫,我不稀罕這功勞,這次戰爭結束後,這份潑天的富貴就是你們這些遠征軍和黃龍水軍大帥、統領、將軍的。報功勞的時候就不用提黑山衛和我的名字了。”
其實是李睿因為自認根基不穩,不希望自己太過引人注目。而且他也不願意過早的暴露自己的實力。反正他所做一切的苦心讓女帝瞭解也就夠了,並不需要其他人的褒獎。
話說回來,李睿深知,這江山就是自己家的,自己還有什麼封賞需要去求的嗎?有,也只有自己家去封賞別人的份。
黑山衛就不說了,這八百人回去後,個個都會升官三級。
也就是說,以後這黑山衛一營裡面就不會再有大頭兵,最差的都是一個排長的待遇。其實這也是李睿為了以後擴軍做準備,自己這黑山衛培養的可都是軍官,也就是後世的教導團或軍官團的模樣。
一旦有機會擴軍,自己這黑山衛一個營就能迅速整編成一個師,如果再瘋狂一點,整編成一個軍都毫無困難。
而這遠征軍、黃龍水軍中的一些勇士,確實是撈到了封妻廕子的實在戰功。李睿當然也不會故意去打壓。
相反,因為有李睿和他的黑山衛的存在,軍隊中那種搶功勞、騙功勞的歪風邪氣還得到了遏制。
你想搶功勞的時候,你要想想,旁邊可就有帝夫帶著黑山衛存在,要是一旦暴露,被他們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在這戰場上那可是不講道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