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近在咫尺,大軍就不打平壤(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多數遠征軍計程車兵覺得,就算加入不了黑山衛,最不濟也能和對方混個臉熟。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自己舔的對方開心,那樣,或許在自己遇到危險時,能有個救命的念想。
對李睿來說,這就是軍心可用啊。
但攜大勝餘威的李睿,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李睿決定不去攻擊高句麗的王城平壤,而是向漢城攻擊前進。這個決定當然也不是憑空做出來的,是李睿在派出大量探子,並收集遠征軍俘虜的供詞後做出的。
由於需要遠征軍能很好的執行命令,完成戰略意圖。李睿不厭其煩的向遠征軍的高階將領們進行了解釋。
“大將軍,以及各位將軍,”李睿對以大將軍議事名義召集起來的遠征軍高層將領們說著。
“綜合各種情報來看,高句麗國王在朝野均有巨大的威信。如果我們一定要進攻王城平壤,必然會給高羅雲團結全國力量進行抗爭的機會。而我們卻會陷入對方全民戰爭的泥潭,得不償失。”
李睿一邊說著一邊揮揮手,一直跟在他身後,充做護衛的錢醜就把手裡寫著高羅雲在高句麗民間素有威望的資料分發給各位高階將領。
“所以,我們這次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就幹掉高羅雲,是做不到一戰而滅高句麗的。既然無法一棍子打死,那最佳的辦法就是消耗高句麗的所有資源,讓他無法快速復原。”
楊素首先附和:“有道理,如果打狗不死,而只是趕狗入窮巷或是逼著他們狗急跳牆,那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是的,大將軍高見,一語中的。相信在大量持續的失血情況下,高句麗也堅持不了多少年的。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消耗掉高句麗的核心資源,人口。我給這次作戰代號起名為“蝗蟲”。”
李睿終於在對外戰爭中露出了他的獠牙。
楊素明白了,這軟飯王哪裡是人們認識中的懦弱無能,簡直就是一隻吃人不吐骨頭的財狼。高句麗的老百姓遇到他算是倒了大黴了。
其實李睿進攻漢城還有一個戰略目的就是解救黃龍水軍,反正李睿感覺到現在還無法滅亡高句麗,還不如給自己的海軍打點基礎。那黃龍水軍就非常重要了。
眾所周知,一隻海軍的建設可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其中最缺乏的就是人才。黃龍水軍這麼好的海軍人才,讓人在陸地上給圍剿了,那實在是太讓人痛心了。
楊素都表態了,其他遠征軍將領不管是真理解還是裝作理解,也就紛紛表示同意李睿的判斷。
“那好,下一步,我們就先向南浦攻擊前進,最後的目標是漢城。這一路打過去,就把高句麗最繁華、最核心的農業、商業區給打了個稀碎。強調一句,我們是在國境之外作戰,象徵性的抓幾個俘虜就行了。大軍沒有餘糧啊。”
李睿也就順勢說出了自己的戰略部署。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這麼定了,前鋒宇文化及繼續開道,其他左右後三軍跟進,把距離拉開,中間就不給高句麗留資源了。”
楊素趁熱打鐵就把軍令給下達了,但他是軍中的老油子,肯定不會在正式命令中說不留俘虜這種話,正式命令那是要被記錄存檔的,戰後要是被翻出來,那是會被道學先生們臭罵而遺臭萬年的。
所以,楊素只說“不給高句麗留資源。”至於怎麼不留資源,那就是前線各個將領自己的事情了。要是有問題,他這個遠征軍元帥就有迴旋的餘地了。
隋大業三年,三月十六日。
攻破冰寨後,經過三天休整的大隋遠征軍部隊,在衝出了平城西南的狹長地形後,沒有按照以前的進攻趨勢前進。
而是畫了一個弧度,繞過近在咫尺的平壤直撲東南方向的延山、遂安而去。並在三月十八日佔領延山,三月二十日佔領遂安。
之所以遠征軍能這麼順利的佔領這兩座高句麗重鎮,就是因為這兩座重鎮除了幾個當地的民團維持治安以外,居然沒有任何大軍設防。
這一戰略舉動,把已經在平壤外圍集結數十萬軍隊,準備和大隋遠征軍一較高下的高羅雲給搞懵了。
合著自己這次大徵兵、大集結是白忙活了?人家大隋遠征軍就根本沒看上自己這個高句麗王,遠征軍都打到距離我的王城不足五十里的地方,卻繞道而去,這是什麼意思?
高句麗總共也就那麼幾百萬人,自己集結這二十萬軍隊他容易嗎?你們說不來就不來了?你們大隋遠征軍有點骨氣行不行?快來滅亡高句麗呀!
高羅雲此時,就像蓄滿力氣準備和對方拼命的一個人,突然發現對方根本就不理他,而是去對付另外的人去了。那種難受,那種被小看、被蔑視的羞辱感,一下就充滿了高羅雲的內心。
以至於,年紀才四十多,不到五十的高句麗王高羅雲在對著大隋洛陽的方向大喊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