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一邊和大臣們談,一邊暗暗生李睿的氣,明知幾個月後,不利於水軍出海作戰,還不明說,只是想打黃龍水軍的主意,收編成他的私人部隊。

女帝氣李睿的就在這裡,這大隋就是自己家裡的,還這麼小氣的分你的我的?

這倒不是大隋沒有大臣知道這些基本的季風常識,只是知道這些事情的人,級別太低,沒有參與朝會的資格。不然,女帝又是如何打聽出來的呢?

聽到女帝的介紹,楊素第一次沒有話說了。自己不知道也不要緊,關鍵的是自己不知道,女帝卻知道,這就要命了。皇帝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安排計劃好了,你這個做大將軍的價值在哪裡?

可他楊素哪裡有讓部隊兩個月走幾千里路的辦法呀?不但他沒有,這朝中諸臣就沒有一個有這本事的。

“臣等惶恐,臣等無能。”

以前,老是有人蹦出來給她出謀劃策,說不好聽一點就是指手畫腳。有時明知道對方胡說八道,她還必須忍著。

而此時,看著御前跪下一片黑乎乎的人頭,女帝內心舒暢,現在她才真正體會到這做帝王的感覺。

這可是她登基以來,第一次在朝會上把這些宿儒名將給說的啞口無言,五體投地。不過想起這有李睿的功勞,不由得又有點分神去想那傢伙是不是宿醉已醒?

“沒有辦法那也沒事,單憑陸路這一支,全勝的把握有多大?”

暗自爽了一把的女帝趕緊收束心神,這些大臣將軍,她還是要用的,敲打敲打就行了,沒必要搞過分了。於是又給了他們一個臺階,讓他們下來。

“若有五十萬九變精銳,臣可保全勝。”

楊素也是拼了,今天已經算是丟臉了,要是還不能取得出兵的聖旨,他這個大將軍也就別幹了。於是就獅子大開口,一下就想要走一半的國之精銳。

“嗤。”

女帝再也忍不住嗤笑出聲,還好接著喝一口茶給遮掩下來了。這楊素想什麼呢?怕不是頭被門夾了,給你五十萬九邊精銳,你勝利了,回軍的時候,來個“清君側”怎麼辦?

“大將軍要五十萬,還有其他的將軍有什麼想法和建議嗎?”

“啟奏陛下,臣禮部尚書長孫晟有本奏。”

“長孫愛卿,但說無妨,國事討論,朕並不會因言獲罪。”

“從各國的動態來分析,臣認為,大將軍最多隻能調動二十五萬兵馬,九變精銳要護衛東都,要防守東西兩部突厥,還要對党項和吐谷渾形成威懾,這二十五萬兵馬已經是極限。”

“臣禮部天官宇文述附議。”

“你們文臣誤國,這勞師遠征,兵馬不足,如何取勝?”楊素大怒,忍不住在朝堂上就公然斥責。

“九變鎮守不可懈怠,周邊各國俱都不穩,要是此時來犯,當如何應對?”長孫晟也是在軍隊幹過了的,自然不慫,立即頂了回去。

看著下面起來爭執,女帝內心開心的不得了。

要是大臣們都和諧一家,她這個皇帝就要發愁了。這就是她的平衡穩定之策,就算是戰事有了意外,自然也有人制衡這些權臣。不然,你以為今天中秋詩會的主持為什麼會輪到長孫家?

但表明上還是要維持一下秩序的,於是女帝輕輕咳嗽了一聲,馬上侍從在女帝身側的女官上官德容馬上開口斥責:“肅靜,朝堂之上,其容你等喧譁咆哮。”

“臣等知罪,臣等君前失儀,請陛下責罰。”呼啦啦幾個爭論的宿將都跪下請罪。

“都是心憂國事,倒也不算什麼大事,只是咆哮朝堂也不能不罰。就罰爾等一個月的俸祿吧。”

“臣等叩謝皇恩。”

“出征之事,諸卿家都言之有理。限時三天,著大將軍楊素再擬方案上報內閣,由丞相高熲統攬各地軍報後,形成最後的作戰部署再報朕知曉吧。”

女帝其實是有點惱楊素的無能的,你是大將軍,對遠征沒有一個好辦法,只會嗓子大多要人有個屁用?

於是,雖然未剝奪楊素的大將軍之職能,但這統攬之權就被女帝給了丞相高熲。這就是敲打楊素,你要是再敷衍,我就對你不客氣了。

皇帝就是金口玉言,既然女帝已經做了安排。其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磕頭服從了。

“臣等領旨。”

看處理的差不多了,女帝抬手,就準備揮手散朝。而正當此時,兩班文武中突然轉出一人,高聲道:“臣唐國公李淵,有本奏。”

“講。”因為女帝急於回去看看李睿,就有點惱怒李淵的不識時務,非要這個時候蹦出來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