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圈椅上的潘陽,呆呆的看著門外的籬笆,有一口沒一口喝著婢女巧兒沖泡的茶水,心思卻是早已經神遊天外。

學堂開辦已經三年了,日常的閱讀書寫,大部分孩子都沒有什麼問題了。算學中的四則運算,已經開始學習。往後再教授學子們一些什麼東西,自己越來越沒有把握。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必須掌握策、論、表、賦等各種文體,自己都不精通。即便自己想要學會,也是連學習的模板都沒有。

隨著曹操日漸對北方的掌控和統一,距離他南下征伐的時間越來越近,這是歷史,不可能改變。

潘陽是真的不喜歡曹操,雖然後世對曹操的評價並不差,應該是相當之高: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統一了北方等等不一而足。

但對於曹操組織挖墳盜墓、特別是十幾次組織和縱容部下屠城的記錄,潘陽在心裡過不了這個坎兒。

三國征戰結束時,中華大地上兩億多人口只剩下三四千萬,曹操無疑在其中作用巨大。

過幾年他一定會南下,到時候曹丞相被美周郎一把火燒的狼奔豕突、兵敗如山倒時節,自己可沒有把握,保護這個偏僻小山村不受逃亡潰兵的衝擊騷擾。

最讓自己心中惴惴的是,以後的方向在哪裡,自己一直都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打算,畢竟這個身體還年輕。

上輩子自己倒有過當教師的打算,但是那個教師也不是孩子王。自己擅長的是建築規劃和施工管理,總不能在這成立個建築公司承包工程吧,那真是理想主義穿越者的春秋大夢了。

當然,假如自己肯退而求其次,在這個村子裡娶妻終老,也許不失為一種選擇。

袁紹在官渡大敗,逃回河南修養生息的訊息,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看來袁紹還沒有一蹶不振,尙有再戰的本錢。

在目前的各種傳言中,人們基本上還是不看好曹操,人少地盤小是曹操的劣勢,所以只能常勝而不許一敗,但凡失敗必將萬劫不復,可欲做到常勝不敗,何其之難啊!

潘陽卻知道,今年入冬發生的倉亭之戰,卻是袁本初大將軍人生的終結之戰。

曹操先是全面示弱,誘敵深入。然後採用程昱、郭嘉等人十面埋伏之計,再一次將袁紹殺得徹底大敗,元氣大傷。

袁紹第二次狼狽敗退回河北,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明年身死道消。袁紹集團也就此分裂、內訌直至幾年後最終消亡。

自己來此地已經兩年多,興兒曾經幾次問他,打算何時迴歸吳郡,都被自己用言語岔開。

前幾日,無意中開啟老家人安叔留下的家族物件,經仔細檢看,幾樣信物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只是其中有一封遺留帛書引起了潘陽的注意,再三研讀後,心中大約拼湊起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自己祖上原來姓沈不姓潘,沈字去了頂上的寶蓋頭便是一個潘字。之所以改姓,是因為曾祖父早年離開沈家,獨自開宗立祖。

因何離開宗族,帛書中隱晦不言,這個時代的人,若離開了宗族的庇護,生存將何其艱難,不言而喻,更遑論開枝散葉。

潘陽雖然來此世不久,亦是深有體會。由此可以想見,曾祖父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父親此番安排自己在戰亂時期,還要到西安遊學投親,只因續絃所生育的兒子已到幼衝之齡,繼母於是不斷攛唆父親,逼迫長子出門遠遊去精研學問。

在這兵荒馬亂中,長途跋涉去處於戰亂中心的長安遊學,其心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