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梁九斤的心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門前一竹簍大小不一的陶盆兒、陶罐和陶碗兒,潘陽拿起來幾個仔細觀看,梁九斤在一旁,忐忑的搓著手滿臉期盼,希望先生願意收下。
“都是好物件,有勞九斤大郎了。”潘陽鄭重的向梁九斤拱手說道。
“可不敢受先生的誇獎,先生喜歡就好。”梁九斤的雙手一陣亂擺,被先生稱呼一聲“大郎”,臉上的眉毛,抖動的似乎要掉下來。這份榮耀,回去可要好好宣揚一番。
梁九斤與陪同前來的唐豕,在石槽前用水衝過腳,才隨先生進入廳堂中,跪坐在矮榻上,兩人一起與潘陽對飲了幾杯竹葉茶,茶具便是前兩日唐寶送來的。
梁九斤還與先生說了好一會兒話,雖然梁九斤並沒有太多說話的機會,大多時間僅是“嗯、啊、是咧。”但總是和先生說過話了。
自此以後,梁九斤常自豪地以此為榮,在村鄰們面前誇耀。直至後來有了諾大的身家,村中便有傳言,俱是先生傳授了他神仙技藝,
臨別時,跪坐時間不長的梁九斤,似乎不會穿鞋走路了。好容易才踩上草鞋站穩,興奮地胡亂作揖。拍著胸脯向先生表態,請先生只管安坐,他立時就回去為每一位學子燒製一方紅泥硯臺,還要為先生燒製一款特別的硯臺,在方圓百里內,一準兒見不到比這更好的。
說完後一轉身,腆胸迭肚做目無餘子狀,手提著空竹簍,腳底一路拌蒜飄出小院,恍如醉酒。
沿著小溪邊走上回村的小道兒時,潘陽生怕他會一腳踏空掉入水中,慌的唐豕急忙拱手告辭,在後面緊追慢趕還是被落下了一大截。
燒製紅泥硯臺的想法,是潘陽看到梁九斤燒製的紅泥陶製器具,才臨時起意的。後世的泥硯臺有很多種,研墨的效果不差於石質硯臺。
目前給學子用的硯臺不需要太精緻,最主要是要解決一個有沒有的問題。待日後技術成熟了。再逐漸改進硯臺的外觀和內在質量,也是來得及的。
轉天梁九斤又來學堂了,正在授課的潘陽,可以從學堂前門竹簾的縫隙中,看見站在院中探頭探腦的九斤。安排好學子們在沙盤中練習剛學會的字,潘陽走出了學堂。
“九斤兄弟,是有何要事嗎?”潘陽抱拳拱手,溫言問到,後世的稱呼順嘴就冒出來,慌的梁九斤連忙作揖回禮。“可不敢與先生稱兄弟,都說先生是仙人下凡,能喝一口先生的仙水已經就是天大的福分了。”這明顯是被人教訓過了,看來階級真的無處不在。
“無礙的,本無什麼仙人,亦非什麼仙水,就是一般的湯飲,堂中尚有些許茶水,再請入內飲一些吧。”潘陽微笑著抬手延客,指向主屋的客廳。走到門口,梁九斤雙手亂擺,死活也不進去。
“能給先生做事兒,已經是滿心歡喜。可不敢賤足再踏貴地了。”梁九斤滿臉都是惶恐,看來這是被人教訓的不輕啊,也不知道是誰幹的,連賤足再踏貴地都知道了,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安排僕人搬了兩把小竹椅出來。在潘陽一再的要求下,梁九斤終於歪斜著,僅用半個屁股蹲坐在了小竹椅上,另一條腿還虛蹲著,這個姿勢比站著都累,看得潘陽只覺得蛋疼,也不好再勸什麼,真怕他做出什麼更奇葩的姿勢來。
總算是搞明白了九斤的來意,從來沒有做過硯臺,想看看先生的硯臺,更想知道先生對這硯臺有什麼要求,說完話九斤都快縮成一團了。
潘陽聽後緩緩點頭,心中不禁讚賞,看來九斤還是一個蠻嚴謹的匠人。
潘陽想想,將自己書箱子中一塊兒家傳的硯臺,和學堂中那塊粗糙的小硯臺一起拿給梁九斤觀看。
家傳的硯臺是石質的,做工相當的精細,檯面上以浮雕的手法雕刻著一束老梅,花枝環繞著墨海,錯落有致的構圖,襯得硯臺十分雅緻。
梁九斤從來就沒有機會近距離的觀察過硯臺,如此精緻而高階的硯臺,更是平生僅見。哆嗦的雙手不停的摩挲著,半蹲半坐的身子已經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一臉的莊嚴,就好像在朝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