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為蒼生檄魔界文(第1/2頁)
章節報錯
百千回將音鈴帶走之後,司空允心裡暗暗生恨,原本天衣無縫的計劃,原本可以將百千回與龍音鈴一起消滅的想法,就這樣化為了泡影。
或許因為自己沒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可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低估了百千回,沒想到他的武功修為如此的高深,僅僅是一個分身就已經如此厲害。
不過到底還是讓他們背上了欺師棄祖的罪名,也成功的勾起了各門各派對魔界的憎惡,想到這裡,司空允漸漸平靜下來,心裡默唸:“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就會將你們碎屍萬段。”
“不好了,不好了。”天蕩山弟子跑到司空允面前,喘著粗氣說道。
“有什麼事,慢慢道來,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司空允訓斥道。
“魔頭……魔頭把掌門劫走了,還把冷蕭、冷雨都帶走了。”弟子回答。
司空允聽後故作驚懼之狀,良久不語。
眾人又驚又急,本來都想著軒轅昱回來,可以主持大局,有軒轅昱在,魔界就不會為非作歹。
過了一會兒,司空允命門下弟子把死去的人好生安葬,受傷的弟子也都有了妥善的安排。
眾仙回到會客廳,依次坐下,各個心情沉重。司空允卻心中暗喜,留著軒轅昱在天蕩山,只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好在他被百千回劫走。一方面自己可以獨掌大權,為所欲為,再沒有任何阻礙;另一方面,軒轅昱被百千回劫走,仙界各派絕不會善罷甘休,這樣一來,更激起了人們對魔界的憎恨之心,光是救出仙尊這一個理由,便能夠輕易的帶動眾人攻上魔界。
“那魔頭勾結叛徒謀害掌門師兄,現在師兄又被他們劫走,此乃是我天蕩山奇恥大辱,我司允空絕不能容忍!”司空允佯作憤怒之狀。
“只要上仙一聲令下,我等一舉攻上魔山,剷除魔界,救出仙尊。”眾仙中一人大聲說道。
“可是那魔頭百千回修為之高,恐怕我們在坐的各位連起手來,也未必是他的對手,況且魔界之中,高手眾多,我們到時候恐怕難能成事,哎……”雲化天說完,憂心忡忡。
“怕什麼,大不了一死,總之不剷除魔界,不殺了那魔頭,我黑風誓不罷休。”黑風一副大義凜然,誓死方休的神態,站起身來,雄視會客廳的眾位仙人。
“當今之際,我等應該豎起除魔大旗,廣招修為高強的散仙,才能有把握打贏這場仗。”文心補充道。
“此話有理。”司空允捋了捋白鬍須,接著說:“我早已修書命弟子送到各散仙手裡,只要他們肯以大義為先,助我們一臂之力,則大事可成。眾仙友只需再等待幾日,便可知曉。”
“所謂師出有名,我們還要修書一封,歷數魔界罪狀,昭告天下。這樣一來,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正義之師,也會吸引更多的深山隱士,得到高人加入我們,如此,便可穩操勝券。”文心一邊思索著,一邊說道。
“言之有理。此事非譚霖不可。”司空允看了看坐在角落裡的譚霖。
眾人也將目光投向譚霖。
譚霖本事一白面書生,屢次考榜落第,雖胸中有萬千文學,卻鬱郁而不得志,只得靠給人寫書信為生,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高人,經高人指點後,遍訪名師,學習修仙之術,雖然修為不怎麼樣,卻因文采卓著,結交了很多修仙之人,並且很受仙人道友的尊重。
這次來天蕩山,他本來就是來看看熱鬧,多認識一些人,多看看一些事,沒想到竟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他站起身來,抬頭挺胸,又深深的將腰彎下,以示禮儀。
“終於到我盡一份微薄之力的時候了,上仙,請賜紙筆。”
待筆墨紙硯書桌木椅送上來,譚霖又施了一禮,說:“在座各位上仙道友,請喝杯茶,稍等片刻,譚霖這就把告示擬好。”
一盞茶過後,譚霖將寫好的告示拿在手中,看了看,滿意的點了點頭,說:“諸位,討伐文書我已經寫好了,我讀給諸位,希望諸位神仙道友聽後,給予諫言,幫助批改,譚霖不勝感激。”
眾人放下手中的茶,目光一致的投向譚霖,會客廳裡立刻變的鴉雀無聲,他們都在等待譚霖讀出他的討伐文書。
譚霖不慌不忙,只見他慢慢的走到桌子前,端起茶杯輕輕的泯了一口潤潤喉嚨,隨即咳嗽了一聲,站直身板,昂首挺胸,環視了下四周,一副唯我獨尊的氣場立馬顯露無遺。
眾人看罷,心中略有不快,有人說:“這不擺明了是在擺架子嗎?一個窮酸書生有什麼好顯的!”
“在這樣的大會上,他也只有在這個時候能顯顯身手,不讓他好好顯擺顯擺,他還什麼時候能有這樣的機會?”
“人在得勢的時候不顯擺顯擺,等到大勢已去,誰還會聽你說一句話,到了那個時候,就怕你說的好話都是放屁了?”
“這話聽得有點不順耳,不過確實有道理,唉……我們也只有看人顯擺的份了,還不如一個窮酸書生呢,好歹人家有這麼一個機會,我們什麼都沒有。”
“別說了,聽聽他怎麼說吧。”
眾人的議論聲漸漸停了下來,待大廳裡再一次歸於平靜之後,譚霖瀏覽一遍手中的文書,深呼吸了一口氣,認真的讀了起來:
創世之始,人人皆以善為喜,以樂為先。萬物生靈皆嚮往正途,尋求正義之道;修仙之人,皆以護佑天下蒼生為己任,擔除奸邪平禍亂之重則。而使萬物順法自然,有始有終;而使平凡之人安居樂業,遠離禍患紛擾。如此傳承千秋萬代,莫有改變。
然自千百年前,魔界於斷魂山聚集燒殺搶掠之惡徒,嗜血啖肉之奸邪。每每禍亂於天下,紛擾於生靈,塗炭於百姓。人人生而不自安,聽風聲而以為索命之魔獸,見草動而與天地道離別。至於性命損於旦夕之間,精神飽受日夜之煎熬。
後有上古仙人於天蕩之仙山,振臂高呼,集正派之先輩,聚大義之仁者,樹天道之大旗,立除魔之宏志。眾人一心,同仇敵愾,肅來犯之妖魔,鏟奸邪於六界。爾來數百年,魔界之狂徒莫有敢輕入我凡間者。
今日魔頭百千回,乃昔日凡間一庶子。累世坎坷,命運悲摧。然上仙軒轅閔之,憐之,不以其身份之卑賤,資質之平庸,收為門下之首徒,悉心教導,諄諄教誨,以使其逃生死之輪迴,脫苦痛之薄命。如此大恩大德,如父母之再造,本應行尊師之重道,孝父母之大德,然其羽翼豐滿之時,竟身向魔邪,心如蛇蠍,背師尊之教誨,棄同門於不顧,毀天下之大義。如此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天下蒼生,人人見而唾之,人人得以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