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戀愛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戀愛問題是青年的切身問題之一。這幾天曾收集過一些同學提出的問題,今天所談大抵都是這裡面的問題,可能因問題收集得不普遍,所講也就不一定能夠解決同學們所有思想上的問題。關於戀愛這個問題,我個人因為工作性質關係,很久以來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來公開講演更是破題兒第一遭。所以不敢說能說得恰當,講得不好請大家原諒。
有幾點我先要說明一下。今天聽完講,不一定就能夠在這方面把思想搞通。對戀愛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和一個人的思想認識、人生觀,對整個社會的看法、分析問題的方法等都有關係。在各方面都有比較正確的看法和修養,處理戀愛問題時會好一點。但就是在理論上搞清楚了,做起來還是容易有問題,因為這不僅與書本上的學習有關,也與一個人自小生長起來環境對他的影響有關,與一個人的品質以及工作鍛鍊等等方面有關。
談一談這問題是不是好呢?我想是好的。過去不可能談,只是爭取戀愛自由,還不是怎樣戀愛的問題。過去要談,不用說不能像今天這樣站在臺上公開地談;關在房子裡和幾個知己朋友談的時候,也需要很大勇氣才說得出來。我所知道的,有些女孩子,接到一封求愛的信竟會哭起來,不知是答應好還是不答應好。心裡又有點高興,有信來了,有人追求自己了,不回信吧,人家還是繼續寫信來,回一封信吧,不知該怎樣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寫來的信也不知道。由於過去封建意識的束縛,青年朋友對戀愛問題不可能好好地談清楚,獲得正確的認識,而實際上這又是人生必然遇到的問題。從中國的文藝書籍來看,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就在寫這個問題。不準談也要談,不準戀愛自由也要爭取戀愛自由。《西廂記》就是正面地大膽地寫這一個問題,你說它寫偷香竊玉也好,偷人養漢也好,總之,寫得連最封建的老頭子也喜歡看。今天環境不同了,大家可以公開來討論了。
五四以來,反對買賣式婚姻,爭取戀愛自由,一直鬧得很熱烈,也許有個別的人在這中間把問題搞通了,也做對了,但絕大部分仍沒有達到目的。婦女的經濟不能獨立,政治上不平等,就不可能有戀愛自由。經濟條件束縛著她們,舊社會里婦女地位也不可能與男子平等,尤其在農村裡看得更清楚,女人的價格——也就是娶一個老婆的代價,常常是和買騾子的價格一樣的。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個別人能衝出這個圈子,但從一個社會來看,問題是不能解決的。今天社會根本上變了,婦女在政治經濟上都有平等地位,社會觀念也不同了,婦女有了權利,可以戀愛自由了。
但這還是一個新的問題,大家腦子中也還有許多沒有搞通的思想。根據收集的材料來看,有的同學說:“自己沒有把握能夠處理得很好。”這種坦白精神很對,不知道怎樣做就說出來,不必發愁,根據自己平常所學到的道理,談一下,分析一下,再來處理的時候,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用不著瞞在心裡。有些人想做而不敢做,晚上又睡不著,很苦悶,那麼談一談,弄清楚,免得老是想而又不敢做,浪費時間浪費精神,問題解決了可以更集中精力用在學習上面。
戀愛的確不簡單,中國古話說是“終身大事”,雖不至於那樣大,也不太小,它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情、生活、工作、幸福等等。有人說,戀愛是非常神秘的,微妙的,不可對人言的,講也講不清楚,於是,最好還是不講出來。這話不對。最複雜的事情莫過於革命吧,一個政權要將另一個政權打倒,道理還能說得明白,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又怎麼會複雜到說不清呢?又有些人有另一種看法: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就結個婚吧”!這又看得太簡單了。大家學過社會發展史,人在勞動中創造了社會,也創造了精神和文化,說兩性關係與精神無關是不對的,人的活動包括他的精神活動,這是與一般動物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說不簡單只是一個結婚問題。
就我所看到的一些知識分子來說,很多人腦子裡還有封建殘餘的玩意兒。有一種人不願意承認有這一個問題,以為別人知道自己在想這個問題就是丟人,尤其是女同志佔多數。“我要找怎樣怎樣的愛人”,很少很少人敢這樣說出來。和女同志談話的時候,一問到這方面,有些立即臉紅,你問她“你戀愛不戀愛?”她說:“我才不戀愛。”再問她為什麼?她說:“就不喜歡嘛!”這說明她的思想還停留在舊的圈子裡,生怕別人知道自己想戀愛。知識分子很多人喜歡幻想,覺得戀愛是最神聖的,非常重要,輕易不能談。書店裡還可以找到代表這種思想的作品。因為看成最神聖,不敢去談,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理想,幻想著將來找個怎樣怎樣好的物件。還有一種是清高想法,認為戀愛是庸俗的東西,願意保持著朋友關係,一同去散散步,看看戲,劃劃船,這就足夠,一談到戀愛就沒味道了。另一種想法是受了美國電影及一些小說的影響,倒不是把戀愛看成怎樣神秘來浪漫一番,而是把戀愛看成一種享受,享受就享受一次吧,這麼甜的酒為什麼不喝呢?這麼美的花為什麼不採呢?不負責任的態度,純粹的享受主義。相反的,大多在女同志方面,又有一種報復的想法,男子都是沒有良心的,儘管今天甜言蜜語,明天會翻臉不認人,這個說張三是這樣的人,那個說李四也是那樣的人,說來說去反正男子都是沒良心,於是,要報復,我也玩弄他一個男人。另一種是虛榮心,有幾個人在追求自己才顯得身價高,走起路來,頭也抬得高,眼也望得高,外處覺得高人一等。她不說愛誰,也不說不愛誰,同很多人都很好,她雖不說愛那幾個人,而這幾個人都覺得她愛他,於是她可以在追求者當中挑一個最好的“買主”。這也很難怪,因為女人在舊社會里本來就是一件商品,在城市裡,十幾歲的姑娘值錢,寡婦是被別人看不起;但在農村裡,寡婦再嫁比十幾歲的姑娘值錢,因為勞動力強。在資本主義社會,不要女人勞動,要來做花瓶擺,選擇的條件不同,但都是作商品看待。
上面所說的受封建殘餘影響而來的思想,不是每個人都有,不過一般知識分子都或多或少帶有一些。
下面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來談一下,這裡所講,主要是從思想上回答幾個問題。具體實際問題,各人各有不同,沒有辦法來講,例如有個同學問:“想談戀愛,沒有物件,奈何?”對不起,這就無法奉復。
就所收集的材料來看,一般的在人生觀和思想上都已解決了很多問題,不同於解放前的大學生。大家所提問題的共同點是要求進步,要求適當的解決個人的問題,也可以看出剛才所提的各種思想只佔很少很少的地位,不過多少還是有一點殘餘存在。大家都是大學生,解放也已一年多,當然不會那麼封建,但有些對兩性關係還不敢正面來看。由於舊社會的環境,一切活動很單調,和異性接觸的機會比較少,於是,有些人旁邊坐了一個女同學時就老覺得不自在,站起來走也不是,繼續坐下去也不是,彆扭得很。又有些人不敢交異性朋友,理論上覺得是沒有關係,譬如說找個朋友來談談音樂,談談文學,不是很好嗎,就是不習慣,又怕別人看見了,以為自己在搞戀愛,因此不敢去交朋友。有的人敢於交朋友,敢於找朋友談談,但一見面就感覺我在愛他,他在愛我,他以為我在愛他,我以為他在愛我,一連串的想法都來了。還有一些人的想法,別人認為我在搞戀愛是不名譽的,我是來學習不是來搞戀愛的,生怕別人說。另一種既不封建,也不怕交朋友,而且事實上有朋友,關係是“輕鬆而愉快”,有空時出去玩玩,看看戲,散散步,關係到此為止——說他在談戀愛也好,不談也好,都沒有關係。還有一些人非常熱烈,用你們的話來說是成天泡在一起,有些人是終日作不切實際的幻想,把戀愛看成神秘得很,高尚得很。
總括上面所講,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使戀愛處理得正確、有益、健康,而且幸福。看起來很複雜,實際上並不太複雜。根據同學們反映的材料以及參考《中國青年》舉行的座談記錄,歸納成二十個問題,分作四類:第一類是對戀愛有所估計,只是想做,實際上還沒有做(當然以後也會發生的,除非抱著像一定要找個林妹妹那樣的幻想);第二類是戀愛的條件;第三類是怎樣找物件;第四類是戀愛當中發生了問題怎麼辦。現把這二十個問題說明一下,透過二十個問題了解正確的處理戀愛應當是怎樣的。
先談第一類問題:對戀愛的一些估計
(一)“戀愛妨礙不妨礙學習?有些人不敢談戀愛,怕妨礙學習。”
我對這問題的看法是既妨礙又不妨礙。既要談戀愛就一定得談,找你的物件去見見面談談話,必然要佔去一部分時間。談話的時候要互相進行了解,出身、家庭、思想、興趣,各方面都要談,你說,他也說,總要佔一部分時間,學習時間因此減少了一點;而且知識分子談戀愛的花樣又要多一些。有了約會不能去時,總不能開個條子“有事不能來”就了事。有時又會有點小波折,需要經過鬧意見和解釋。小誤會小波折不會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會有,兩個人不可能各方面都一樣。說戀愛完完全全一點也不妨礙學習是假的,但我所說戀愛不妨礙學習是怎樣解釋呢?事情處理得好,可以減少妨礙,而且還可以從別的方面來補救。如果一個人把戀愛處理得很好,很順利,那他不但感到這個世界很可愛,而且有一個人特別可愛,覺得到處都是光明快樂,生命特別充實起來,這時候,可能原來要每天睡眠八小時的,現在只要七小時就夠了,做起事來特別有勁,效率提高,還可以彌補談戀愛時所受的時間損失。戀愛時,要讓互相進行了解的時間比較短,波折少,誤會少,這樣就可以減少妨礙學習,使得自己安心學習。假如不談戀愛,光是“想”戀愛,那才是真正妨礙學習。又有些人不管時間浪費與否,情書一封接著一封寫;或者是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賈寶玉,今天你生氣,明天我不高興,今天你道歉,明天我賠禮,鬧來鬧去,這才是大大的浪費時間,浪費人生中最寶貴的青年的時間。所以主要的還不是妨不妨礙的問題,而是看自己如何處理的問題。不要性急,怕浪費時間而著急想戀愛的時候,反而浪費了時間,到了適當時機可以解決而不解決也是浪費,當本能上有這種要求而又能適當的解決,不會太妨礙學習。
(二)“現在要學習要工作,先學習好工作好,有了‘本錢’然後去解決。”
這句話有一部分理由,主要把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等學習和工作有了把握後再來解決,沒有什麼錯誤。婚姻法規定到了十八歲二十歲可以結婚,但並不是到這個年紀非結婚不可。我個人覺得遲點解決這個問題,先好好學習和工作,那是很好的。但“有了本錢再去解決”的說法又不對了,這種想法在思想上有毛病,這種想法大部分是男同志的,以為有了地位有了事業之後就可以找到一個更漂亮更理想的愛人。其實,也許你所理想的女同志不稀罕你的地位,你所理想的條件會越來越低。只要兩個人說得來,互相瞭解,共同進步,就可以相愛。
(三)“學習時期談戀愛不要緊,工作時談戀愛會影響工作,影響學習沒有影響工作重要;學習時都是同學,純潔,工作時同事都有社會習氣,不好。”
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學習時期以學習為主,工作時期以工作為主,現在影響學習也就是影響了將來的工作,學習與工作不應該這樣機械來劃分。在學校是純潔,那怎麼說呢?難道事情懂得多一些,對世界認識更清楚,工作經驗更豐富那算是複雜嗎?照這樣說,小孩子或者是沒有知覺的人是最純潔了。說是在學校裡純潔,在舊社會是有些道理。因為舊社會是壞的、不健康的,在學校裡的人還沒有染上舊社會的惡習,到了社會很容易染上,不然在舊社會里就沒有出路。《靜靜的嘉陵江》電影裡的男主角,在學校時滿懷壯志,離開學校後很自然地向舊社會投降了,罪惡在那個社會制度。現在不必再擔這份心事,工作愈久鍛鍊得愈堅強,思想愈進步。在學校中可以互相瞭解,工作中也可以互相瞭解,學校與社會的比較在今天是多餘的。
(四)聽說同學中還有以學年來談,說三四年級可以談戀愛了,而且要在學校中解決就得抓緊些。並且還有這樣一個歌謠:“大一驕,大二挑,大三抖,大四沒人要。”
大概這是一些男同志拿來挖苦女同志的,這是輕浮的刻薄人不嚴肅的看法。本來一二年級年紀比較小,對這個是比較不容易感到興趣,有些人覺得還不如打球來得有興趣。到三四年級也只是青年的開始,來日方長,不用著急。我給你們改上四句:“大一別談,大二不急,大三慢慢來,大四沒關係。”
(五)“戀愛時期長好還是短好?”剛才還有人問:“戀愛的結果是不是結婚?”
除了極少數人,如封建時代的老處女,此外一般人不管戀愛不戀愛都要結婚,從戀愛到結婚時間是長好還是短好,那看你們兩個人到了什麼時候願意結婚就結好了。但人的思想也很怪,有些願意長,經過多年的談話通訊,瞭解又瞭解後才敢結婚,大部分是女同志願意這樣做;有些又願意短,簡單明確,結婚了事,這大半是男同志的看法。女同志願意經過長時間再結婚的思想是有它的社會根源,有它一定的道理的。因為舊社會里男女社交不公開,接觸男性的機會很少,萬一將來發生了失戀離婚等事,女同志的負擔要比男同志多。在封建社會里女人沒有地位,被男人拋棄後是很可憐的,尤其精神上的打擊更大,所以希望時間拉長,多些考慮的機會。在新社會里不同,應該有新的看法,社會在向前走,人也慢慢在變,現在社會不像從前那樣可怕,即使萬一遇著這樣的人,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己還是一樣的可以學習,可以工作,別人沒有輕視你的權力,不必作不必要的拖延。只要互相瞭解,相愛,到了適當的時候就可以結婚。回過頭來說,也不能一見鍾情,於是就山盟海誓,因為互相還不瞭解。
(六)“生活枯燥,想找一點安慰,所以要談戀愛。”
我說生活並不枯燥,如果感到枯燥,那應該想一下,為什麼會枯燥?生活可愛得很,到處都很好,我們的生活都是一天天向上的,那怎麼會枯燥?以我自己來說,現在住在四四方方的房子裡,不能下鄉也不能下廠,接觸的人沒有你們這麼多,成天看稿、回信,再不然就是行政工作,但我的生活並不枯燥。一個機關至少有五十個過去環境不同的人碰在一起,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生活、個性就需要很多的時間,而且也很有趣,譬如在我們那裡的一個看門老頭子,他看了幾十年的門了,替各種各樣的人看門,他腦子裡的想法可多呢。如果要去了解他就非常有趣,從他身上可以寫出幾篇小說來的。來到你們這裡,看到這麼多年輕人,更加有趣了,你們學習的東西又是很複雜的,這麼多人生活的一個大團體怎麼會感到枯燥呢?如果感到枯燥那還是舊知識分子的看法,沒有從日常生活展開生活圈子,也不會從這當中看到新事物的生長。要是能從日常生活中發覺新的事物,生活只會感到可愛、有興趣,不會枯燥。但人終歸是人,有時他的確也需要另外一種安慰,如果你和你所喜歡的人談音樂談文學,那比你和別的人談起來是不同的。否則的話,也不會有今天所講的那麼多問題了。新社會里的人,尤其是青年們,應該生活得有趣而快樂,如果有那麼一個人使你特別的快樂,那當然更好。但這是為了把生活更弄得美滿些,而不是因為生活枯燥。
(七)“溫情好不好?”
一講到溫情,立即會有人說,嘿,小資產階級!這個問題,我以為我們不是為了生活簡單化而奮鬥,三槍兩刀的作風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一個人有時候是需要安慰與體貼,簡簡單單三言兩語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如果說到感情就說是小資產階級,那豈不是說無產階級沒有感情嗎?將來的人都是很有風趣,很有修養,很有文化的。我到過幾次蘇聯,接觸過工人,他們說出來的話常是很含蓄很有趣。當然,像有些人說話的拐彎抹角,“你是很有天才的,工作很積極,學習很認真,一切都很好,希望你能更加好;可是我對你還有一點點想法,不過說出來也許還是錯誤的……”充分表現了小資產階級的不直爽,並不是溫情。無產階級並不是一根腸子通到底,從《莫斯科性格》可以看到,當廠長和他的太太為了工作而爭吵之後,廠長離開時忘記取衣服,他的太太立即到衣架去替他取,表現出對他一種特別的感情。總括起來說,原則上我們不讓步,但在生活上多懂得一些細緻的感情,思想上有些共通的東西,那還是好的,只要不過於婆婆媽媽。
以下幾個問題是關於戀愛要不要條件與要怎樣的條件方面
(八)“要不要條件?怎樣的條件?”
要是戀愛不需任何條件,等於捉迷藏,何必反對父母包辦婚姻?條件是要的,看在怎樣情形下確立條件。有些人的條件是傳統的看法,看長得漂不漂亮,根據“相面”來確定合不合乎條件,這是舊的觀點,不對。美的東西多得很,要是思想落後,趣味低階,那這個人本質上就不美,線條的適當與五官的位置擺得好,那是表面上的,不是內容。而且一個人不能青春常在。是不是在對方的青春過去後又要另尋愛人呢?況且長得美不美不是絕對的,是比較的。根據“相面”來定合不合乎條件是舊社會里把女人當作玩物的看法。至於其他思想、興趣等都是從具體環境裡產生出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九)有些女同志的條件:“要求愛人一切都比自己強,無論思想、學術、工作能力一切都要求比自己好。希望愛人來幫助自己進步。”
這種動機不能算壞,但中間殘留有舊思想的影響,一定要找一個比自己強的愛人才覺得光榮,否則便不光榮。事實上要找一個各方面都能做自己家庭教師或政治指導員的愛人是不可能的。我們是生活在社會里,不只是生活在家庭內,我們是與許多人一塊在集體生活裡學習,向人民學習。要程度高才能幫助你進步那也不見得,一個工農幹部可能文化程度不如你,但看問題時可能比你看得清楚,同樣也可以幫助你進步,況且實際上也不會是關起門來僅僅自己兩個人來研究怎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