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每個連隊分發了指南針和地圖,並配給必要的給養,這一次大型的探索行動就此展開。

連隊出發後,顧二就開始著手新年的第六件大事。

對於獅子山的那個煤礦,顧二早就受不了了,因為那是高硫煤,汙染太重。顧二心中的第六件大事就是想找一個好點的煤礦。

雖然顧二知道離這裡大約只有3000多里海路的地方,安南國北部灣有一個著名的鴻基露天煤礦,但是顧二覺得目前對煤礦的需求量並不很大,用不著捨近求遠。

顧二在學習空間反覆研究了臺灣島煤炭資源分佈圖,發現臺北盆地就有煤,在盆地邊緣南部的大湳山就有一條煤礦帶,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煤礦都不是露天礦,得挖坑道採掘。

送走探索隊伍,顧二就在自己20個徒弟中挑了三人跟著自己,帶了30多個工人到大湳山區去勘探煤礦。

大湳山上沒有道路,全靠披荊斬棘的前進。

勘探工作進行得非常艱難,在有資源分佈地圖參照的情況下,仍是花了一個多月,打了幾十個探孔,才在大湳山的一個山溝中確定了一個煤礦開口的位置。

從修路的勞力中調來300工人,先是打豎井。打了三口豎井,兩口失敗。一口挖了大約90多米深,挖到了煤礦帶,下一步就可以進行坑道作業挖煤了。

坑道作業可不是簡單的事,顧二調來木工隊的工人就近伐木,製作坑道支撐材料;調來工匠用柳條、鹿皮、布條製作安全帽;親自設計並教會匠人們製作以菜油作燃料的安全礦燈;耗費精力培訓作業工人,防水,防瓦斯,防塌方。

萬事具備後才派工人下井橫向作業,修坑道,採掘煤炭。為了打消工人們的恐懼情緒,顧二帶三個徒弟下了幾回井,一方面進行作業方面的示範,一方面給礦井工人鼓鼓氣,壯壯膽。

試驗性地採了幾天煤之後,工人們漸漸的習慣了下井作業。

十幾天之後,大湳山1號坑正式產煤了。煤的質量不錯,既可以做動力煤,又可以煉焦炭。

整個煤礦安排了300工人,為激勵工人們的勇氣,後勤和地面作業特意安排了一些年輕漂亮的女工。

當煤礦正式執行時,具備了日產100噸的產能。為了穩住煤礦工人的人心,顧二特別要求煤礦工人的食堂要經常有肉吃,並高標準的建好生活區。

早在打豎井的時候,顧二同時就調來工程隊和建築隊,建煤礦工作區和生活區,修大湳山煤礦通向山腳下淡水河的道路,並在淡水河邊修建一個碼頭。

當煤礦正式執行時,煤礦的生活區和輔助工程也已全部完工。

顧二將自己的三個徒弟安排在煤礦,一個當礦長,一個做總工程師,一個做總排程員。

工人們看到顧二將自己非常看重的三個徒弟全部留在了礦上,感覺到了顧二對煤礦的重視,在士氣上也受到了一些鼓舞。

雖然煤礦已經順利執行,但還有很多後續工作要安排。

目前道路和碼頭都修好了,但如何運輸還是一個問題。

用神船1、2、3號來運輸這裡的煤,那就太奢侈了。這三艘大船將來主要就是用於戰鬥,平時沒有必要就不開動,儘量節省柴油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