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造炮彈(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振聲是顧二從關度小學挑出的100名學生中的一員。當初測試的時候,他的資質是屬於優秀等級。
在整個速成學習過程中,他的成績不好不壞屬中間。
他是顧二最後一次在登州招人時招來的,父母在逃難中死了,他是個孤兒。顧二將他招來,等於救了他一命。
來關度的時候13歲,如今已16歲。
在這三年中他學到了很多神奇的知識,有些知識比神仙故事還要神奇。
他的老師,顧大頭領說,鐵可以浮在水面,可以飛在空中,火可以幫動人們做事,火可以堆動拖拉機前進。
他一開始是不敢相信這些事的。
直到坐上了神船一號,親眼見到了鐵浮在水面上。
老師用鐵片做出一個竹蜻蜓一樣的玩具,用手一搓就飛在了空中。
學習了柴油機的原理,懂得了火確實是可以幫助人們做工。
劉振聲就像是一個愚昧的人,被開啟了慧眼,貪婪的學習著各種各樣的知識。
當機床加工車間建立,他被顧老師安排當一名車床工,又見識到了,原來鐵也可以像木頭一樣被削來削去。
研製步槍的時候,他是研製小組的一員,後來顧老師見他克苦鑽研機床操作技術,又特別能吃苦有韌勁,就安排他當機床車間的主任,帶著一幫同學開機床。
這次,顧老師又交給他一項任務,加工炮管。
接到任務後,劉振聲帶著車間的幾個小組長,對著加工圖紙,研究生產工藝。
研究之後覺得加工炮管其實比槍管要容易些。
因為槍管的口徑太小,稍不注意槍管就報廢了。
而炮管的口徑大,可修正的機會多,只是加工的工作量比較大。
另外一根坯粗200多斤重,一個人搬不動,要設計一個支撐架。
為減小誤差,借鑑加工槍管時的經驗,製作一個專用的加工炮管的輔助工具,使軸心出現偏差的機率大大減小。
加工工藝研究清楚了,輔助工具也制好了,架上鋼坯開始操作。
&n深的直徑1cm的孔,然後換膛床進行膛削,隨著鑽孔深度的增加,加工難變大。
於是劉振聲和夥伴們採用他們之前研究好的辦法,用兩端加工的方法,將坯件掉個頭,從另一端開始鑽進。
這樣1米多的加工深度變成了半米多,加工的難度降低了很多,而加工的速度快了很多。
當兩端對通後,先在進行粗削,留一定的餘量進行最後一步,精確膛削。
一根炮管,一個人一個班是完不成加工量的。
試驗階段,也不用去管這根炮管到底是誰加工的,前面的人加工一段,後面接班的人接著加工,只要最後試驗成功就行。
靠著集體的力量,研製小組試驗性的生產,10天可工完一根炮管。
這邊炮管生產小組取得成功,其他各小組都把其他配件生產出來了。
這炮的退進是彈簧液壓裝置,彈簧現在仍然是生產不了,得從商城中購買。
所有配件齊全,研製小組裝配了三門炮。
顧二從商城中買了200發炮彈,給研製小組試炮用。
試驗之後,三門炮各項指標全都達到設計要,關度勢力可以自已生產大炮了。
在研製大炮的同時,顧二也在研究製造炮彈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