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小夥子的介紹,顧二點了點頭。

當初討論對福建招回的農戶的安置問題時,顧振漢對潘顯勝談過自已的一些想法,如今看來,潘顯勝落實得很不錯。

顧振漢進入竹東村二組,看見一漢子在屋前整理柴火,就上前去和他聊天。

“農家大哥,在忙著呢。”

“瞎忙,瞎忙。這位貴客,從何方而來啊?”

“從北方而來。此處一派田園風光,讓人忍不住想遊覽遊覽。”

“客人好興致。觀客人氣度不凡,可是從關度來的官家人?”

“大哥見過關度官家人?”

“那邊農莊據說全是官家人,客人從那邊過來,想必應是官家人。”

“大哥好眼光。大哥,此處風光是不錯,不知生活可舒適?”

“尚可,尚可。東番島官家仁厚,分給我等田地,發給糧鹽和用具,使人安心安居,比故鄉生活要強上一線。”

“不知大哥是否知曉何為子民,何為佃戶?”

“知曉,知曉,我等農戶無人不曉。”

“那大哥願為子民還是願為佃戶?”

“客人,我們為何背井離鄉渡海而來?皆因故鄉人多地少,難以生活。東番島官家分給農戶10畝永業田,一旦成為子民,便不亞於家鄉一個小地主。只憑這一條,沒有幾個人不願意成為子民。〞

“可是成為子民要在東番島紮根,從此他鄉變故鄉,故鄉變他鄉。故鄉之情,能割捨嗎?”

“既然捨身渡海,那故鄉之情也沒什麼不能割捨的。只要心中記住先祖,此處便算是開技散葉。”

“大哥有見識。聽大哥言語,似乎讀過書?”

“不敢算讀過書。少年時,上過幾天村中社學,勉強識得的幾個字罷了。”

“大哥可知建組、建村、建鄉之事?”

“這是我等切身之事,哪能不知曉。”

“那大哥可知選組長、村長之事?”

“客人,提到此處,我便覺得東番島官家掌事人甚為有胸懷。自古以來都是派官管民,此處卻是讓民選官,這等胸懷甚是了不起。”

聊到這裡,顧二心說:這不是什麼胸懷,是我沒人用,我派不出那麼多的管理人員。

“哦,大哥,你們此處可是選出了組長和村長?”

“當然選出來了。不怕客人你笑話,蒙鄰居的抬愛,我便是竹東村二組組長。”

“失敬,失敬。不知這組長有些什麼職責?”

“客人哪,說起這組長的職責,那可真是令人頭痛。組裡幾戶人家,不管大大小小的事,只要一點不如意,就來找組長。

比如兩家孩子打架,兩家大人護短,各不賠禮,這事本來是婆娘們的事,如今得組長去調解。

比如漢子打了婆娘,本是家務事。可是婆娘找組長一哭鬧,組長得去調解。

東家錯拿了西家一捆草,西家誤取了東家一塊磚,如果兩家糾扯不清,又找組長。

這些都是小擔當,還有大擔當呢。

一組人交公糧或是佃租,組長要摧收,還要帶隊送到農莊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