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梉接到鄭統領的奏報,心中非常吃驚。一股海盜,竟然擁有大量的火槍和火炮;一座小小的城,竟然比日麗江城牆更難攻克,這真是既令人感到意外,又令人十分的不安。

緊接著,鄭統領的第二份奏報又送來了,說是鄭縣令和黃知州報告有誤,那夥人不是海盜,是大明的商隊,他們寫信求和。

鄭梉心想:他們一聲不吭的跑到下龍灣建城,鄭縣令和黃知州把他們當做海盜也沒什麼不對。而且他們擁有火槍和火炮,這哪是一個商隊的做派,分明就是海盜。

經過一次戰鬥,鄭統領知道打不過他們,就找了這麼一個藉口想停戰。

可是究竟是戰還是和呢,鄭梉自已也為難。

戰吧,打不過。和吧,實在是有損威風。

想來想去,鄭梉覺得自已心頭大患還是南方的阮家,這股海盜能和就先和,等以後有力量了再收拾他們。

鄭梉下了一道指令,授權鄭統領和下龍灣城談判。

一開始安南國堅持要顧二勢力撤出下龍灣,而顧二勢力堅持要開發下龍灣煤礦。

安瀾國的鄭統領不願意擔受出賣領土的罪名,堅持要求顧二勢力撤走。顧二是鐵了心要開發下龍灣,城都建起來了,你們又打不過我們,撒走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沒有一個和平的環境,挖礦也挖不好,而且顧二現在急著要下龍灣的煤來支撐蒸汽機械的發展。

如果咬咬牙一發狠把安南國給滅了,不是做不到。問題是滅了他之後,這裡就會成為一個大泥潭,會陷住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顧二現在缺乏的就是人力,滅掉安南國卻無法統治他,這種滅國就沒有意義。

從目前的情況來衡量,需要的僅僅只是鴻基煤礦。為了一個煤礦而去滅掉一國,成本也太大。

所以,雖然顧二勢力目前在武力上佔有優勢,但仍然更願意和平解決下龍灣問題。

顧二丟擲一個誘餌,願意幫助安南國打下日麗江城牆。

這個誘餌正正打中安瀾國所有人的痛點。

安瀾國名義上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南方割據已幾十年,實際上國家已分裂多年。

北方的力量明明比南方要強大,但南方憑一道日麗江城牆擋住了北方几十年。

北方覺得只要攻克了那道城牆,一掃南方指日可待。

可是偏偏就無法攻克那道城牆,因為阮家在荷蘭人的幫助下,在城牆上佈置了大量的青銅炮,讓進攻的部隊成為送死的炮灰。

在下龍灣城,安南人見識了比那些青銅炮更厲害的火炮,利用這些火炮或許是可以對付日麗江城牆上的青銅炮的。

當顧二丟擲可以幫助他們打下日麗城牆的誘餌,對安瀾國的吸引力非常巨大。

鄭梉思考來,思考去,覺得一統南北是可以載入史冊的。為了能夠載入史冊,付出一個煤礦是划得來的。

但是為了面子上過得去,這煤礦只能是允許顧二勢力開發,安瀾國要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