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知州沒把下龍灣的事放在心上,鄭縣令不想管下龍灣的事,不等於他不關注這件事。

海陽縣雖然地處邊疆,地廣人稀,但越過海岸線30多里無人地帶,裡面還是分佈著一些村落的。如果海盜搶劫了這些村落,他這個縣令還是有責任的。

更進一步,萬一這是一夥瘋狂的海盜,喪心病狂的跑來攻擊海陽縣城,那他可能都會官職不保。

海陽縣雖然沒力量驅趕這夥海盜,但派人監視的能力還是有的。

如果發現海盜有向內地侵犯的動向,可以火速的向附近的村子報信,使海盜撲空一場。

監視的人每天報告的情況,都是海盜在那裡燒山,紮營,燒山,紮營……

雖然有些怪異,但只要你不向內地侵犯便好。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到了12月突然情況一變。

又一大股的海盜來了,而且開始建城。

剛接到這個報告的時候,鄭縣令一楞:建城?海盜建城?海盜不是在海上跑的嗎?他們建城?

雖然情況有些難以置信,但這個負責監視的小吏是他從族中帶來的家奴,三代人都在他家中服侍,忠誠度是不用懷疑的。

所以他相信這個家奴的報告,海盜的確是在那裡建城。

這可不妙,大大的不妙。

海盜建城,那等於是在他的地盤佔了一塊地方,這就上升到了丟失領土的責任,這事如果要追究,那不僅僅是要丟官,很可能還要掉腦袋。

鄭縣令推開正在給他捶腿的下女,站起身來,來回踱步。

“你看清了他們有多少人嗎?”

“有上萬人吧。”家奴心中的估算是五、六千人,但他往誇大裡說,希望引起朝庭重視,不要派他這麼一個小吏去負責監視。

上萬人?我的天,這可是要發動國戰才行啊。

鄭縣令如今不敢怠慢了,他要親自去一趟,摸清了情況,才好向朝廷報告。

海陽縣城距下龍灣150裡,走兩個白天才能趕到。

中途在最靠近下龍灣的那個村子,找幾個熟悉下龍灣情況的農民,帶路去檢視情況。

村長端來一碗又腥又臭的湯汁,對縣令說:“對不起,冒犯大人了。要鑽山林,為防山蛭,得把這碗湯汁塗到大人身上。”

縣令知道山蛭的利害,忍住噁心,讓村長給他塗湯汁。

眾人準備出發,縣令發現除了自己和帶來的隨從外,當地農民沒有塗這個湯汁。

縣令指著村民問:“爾等為何不塗?〞

村長解釋道:“一方山水養一方人,當地人從小就要喝這個湯汁。到18歲以後,身上的汗漬就能自然的發出驅趕山蛭的味道。”

縣令不禁有些憐憫,這麼難喝的東西要從小喝到大,當地村民生活著實不易。

得益於密林的掩護,鄭縣令一行人順利的刺探到了情報,並順利的返回村子。

廣安州城,黃正泰不可置信的看著鄭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