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李三伯家輪流養的小母牛,又轉到了貓兒家。貓兒六歲了,放牛的任務第一次落到了他的肩上。

清早,興高采烈的二牛牽著牛兒,把牛繩一個勁兒地往貓兒手裡塞。

小牛已經長大,灰黑的皮毛油光發亮,兩隻尖角威風凜凜。它當年在田梗邊躍躍欲試的願望早已實現,至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大,估計也只有當事牛自己知道。

貓兒有些擔心,怕牛兒不聽他的話。更有些激動,想一想二牛騎它的樣子,他心裡一片火熱。

其實擔心純屬多餘,他只輕輕的把繩子一引,牛兒就乖巧的一步一趨。二牛管它的時候,貓兒無數次撫摸它的角,撓它的肚皮。貓兒的母親管它的時候,他總是偷偷給它送各種稀奇古怪的“食物”。它早已熟悉了他。

貓兒牽著牛兒往外走,母親不放心的叮囑他,“一定要把牛繩挽短些,一定別讓它偷吃莊稼,一定要……”

“記住了!”貓兒大聲說道。

爺爺坐在屋簷下,抽著悶煙。他好不容易教導貓兒學會一些東西,正想要更上一層樓,卻被一頭牛猝不及防的橫刀奪愛。這樣野一個夏天,貓兒肚子裡記的那些字詞篇肯定要扔得七零八落。

貓兒牽著牛沿著水溝往河邊走,讓牛兒停在了一個寬敞的地方,然後在牛脖子上撓癢癢獻殷勤,見它沒有要動的意思,就踩著牛角,嘗試順著牛脖子往牛背上爬。牛兒沒有反對,還順勢揚了揚脖子,把貓兒送到了它的背上。所有想要駕馭它的孩子都一樣,它熟悉他們的套路,更享受他們的殷勤。

貓兒倒騎在牛背上,費了好大的勁,才笨手笨腳的調過頭來,然後馭著牛兒往前走,一路上及時地糾正它偷吃莊稼的不良企圖。

小母牛悠閒的啃著青草,慢慢走到河邊。曬得油光發亮的二牛領著毛坨、黑皮,拿衣服滿滿的兜了一堆山桃,嘻嘻哈哈的從貓兒身邊跑了過去。飛也似的跑到河邊,三兩下脫得精光,跳下河去。再聯手把大柳樹下面泡水的三隻水牛轟到了旁邊,心安理得的搶佔了它們原來的地盤。

小芸遠遠的跟在後面,看到了騎在牛背上的貓兒,興沖沖的跑過來,也想要爬上牛背。

貓兒明確的拒絕了她,她不以為忤,又盛情的邀請他一起下河去。貓兒再次拒絕了她,她只好一個人繼續往前跑。

貓兒的堅守並沒有持續多久,河水裡的歡聲笑語拼命的往他的耳朵裡鑽,他再也把持不住,急急忙忙把牛兒系在一棵柳樹上,一步三回頭的往河邊跑。

他光溜溜的跳下水,正好分享到了所剩不多的山桃。

泡在清涼的河水裡,悠然自得的啃完了山桃,他們就把石頭扔進潭裡,比賽誰先找到它們。或者在河裡排成一條,比賽誰遊得最遠。他們在河水裡一拱一拱的,像幾條肥短的蚯蚓。

在水裡時間不能泡得太長,不然手上腿上就會皺巴巴的沒有血色,與他們剛出孃胎的時候一樣。遊累了,他們就去岸邊捉魚。

抱起大石塊,轟的一聲砸在河床的石頭上,石頭下面可能就有倒黴蛋被巨響震得肚皮朝天。很多時候是小魚、小蝦、小螃蟹,偶爾也會爬出來一條暈乎乎的水蜈蚣。惹得他們或歡喜或驚恐的亂叫。

把捉來的魚蝦蟹一一晾在了河灘上的石頭上之後,他們就挑水淺的地方躺下來,讓河水正好漫過肚皮,頭枕著水中的石頭望天。

“哇,天上有個人吶!”貓兒伸出手來,指著天空說。

“哪有啊?”大家都湊過來,睜大眼睛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努力尋找。

“真有啊,他在天上走路呢!”貓兒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著天空看。

“還是沒有!”再次努力失敗後,大家都失去了興致,不再理睬這個騙子。

眼看著天上的人兒漸行漸遠,再也看不見,貓兒轉身爬上岸,撿起河灘上曬得半紅不紅的螃蟹,嘎崩嘎崩的大嚼。於是大家一窩蜂似的跑來爭搶。

貓兒正和同伴在水裡嬉鬧,忽然聽到河堤上有大人在喊,“牛打架了!誰家的牛啊?!”

貓兒大吃一驚,飛快的跳上岸,套上褲衩就往自家牛兒那裡跑。二牛幾個也跟著跑。

柳樹邊亂成了一鍋粥。貓兒家的小母牛把繩子繃得筆直,鼻子都歪在了一邊。它瞪大牛眼,低著頭,把兩隻尖尖的牛角對準前方,暴躁的噴著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