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淄河灘乘涼(第1/2頁)
章節報錯
每年天熱起來時,忙碌一天的高閣莊人,吃過晚飯,會不約而同的到淄河邊上來乘涼。
若是還覺得熱,就趁著夜色乾脆脫的赤條條鑽進河裡嬉鬧、乘涼。
在河灘上乘涼的人們一般會帶一張涼蓆,或是蒲團,只有莊裡有身份的幾戶人家的長者才拿各種名貴木頭做的太公撐子。聽老輩人講這撐子是高閣莊人從漠北帶回來的。過去都是大戶人家才可以用;現在在百姓家,撐子也是尋常物。只是普通人家一般都做工粗糙,只注重實用,且都習慣了谷堆,不會拿到河邊來現眼。
高閣莊人,家家戶戶都會編草蓆,手藝精湛,能編出你能想到的任何圖案,但都當貨物賣給外人的。自家也沒那麼講究,結實耐用就行。
高老九在家時,也經常夾張有些破舊,繡著鴛鴦圖案的草蓆,到河邊乘涼。
而今高老九不在,高羽都是蹭別人的涼蓆坐了,聽莊裡人拉呱。他經常聽著聽著就睡著了。有時醒來發現自己是睡在地上的,整個河灘就他一個人。
如果太困他就接著睡,直到天亮被毒辣辣的太陽叫醒。河灘上水氣重,向陽的一面衣服早被太陽烤乾,而其他地方衣服是潮溼的,幾乎能擰出水來。
莊裡的家長裡短,流短蜚長,亂七八糟的事,很多都是從這裡聽來的。
四大長老除去高霜降因為自重身份很少到淄河灘乘涼之外,其他長老也來。
年齡大些的人顯出鄙夷的神色,最常用的評價就是,霜降年輕時候呵呵,誰還不知道誰啊,那點破事也瞞不了人的。
高寒露還是喜歡與民同樂的。他講的江湖逸事和高閣莊的歷史很得大家喜歡。高寒露每次講故事開始都說“在早先的時候”,聲音裡帶著些蒼涼,這就預示著故事開始了。
白無常的《三國》《水滸》講的最好,只是到臨淄城聽說書先生說過書的人都說他不按套來,講的隨心所欲。
比如,長坂坡趙子龍殺個七進七出,李逵大喝一聲當陽橋段水倒流。有時又是,喝斷當陽橋的是張飛。有人說他就是張冠李戴。但不管他講的對還是錯,因為他走的地方多,有時也天南海北的講見聞。大家還是比較喜歡聽他拉呱的。
高老九除去講的葷話比較受歡迎,偶爾講自己的見聞,多是夾雜了自己的想象和好惡,總讓人難以信服。
坐在最邊上不願隨波逐流,自重身份的老甄秀才從不赤身裸體。和白天時一樣,他依舊穿戴整齊,搖著鵝毛羽的扇子,也從不主動說話。那種峨冠博帶,羽扇綸巾的瀟灑樣子,鶴立雞群,和這些凡夫俗子很是不同。
拉呱時最愛抬槓的是白無常。比如崔柳絮講牛山和淄河的傳說時,他說淄河發大水想要帶走夔牛的心上人,那個美麗的浣紗女。夔牛曾動用法力想要攔住淄河的。老牛把牛山搬到淄河河道里,淄河水高出兩岸百丈,向著牛山撞了三撞沒有過去。但水無常勢,它還是牛山腳下,在咱莊這裡拐了個彎兒。他嘆口氣說,最後淄河沒有摧毀牛山,牛山也擋不住淄河,還是一直向北流到北海里去了。咱高閣莊被淄河環抱,北有靠山,南邊和西邊有水,是個聚風藏水的風水寶地。
白無常說:“柳絮叔,俺有個不成熟的問題想問一下,不知當講不當講?”
聽了這話,就是白無常要抬槓了。
他說:“俺也聽說過,水流千遭歸大海,俺也聽說過,大江東去,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大河都是東流的,而且我也知道從咱莊一直向東走就是大海,為啥咱淄河沒有向東流入大海,而是向北流的呢?”
崔柳絮訥訥的,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也只有一句話:“老輩人就是這麼說的,你愛信不信。”
這時就到了甄秀才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