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紀監委的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大哥,誰舉報的?該不是我們村的村民吧?他們有這麼強的法律意識?就算有,他們當時也是同意了的啊。況且,他們怎麼可能懂招投標法?”江心月氣急攻心地問道。
“舉報是匿名的。現在不是追尋舉報人的時候,得趕緊到紀監委說明情況,並請求紀監委現場調查,以免耽誤工期。”楊大山道出心中重點。
江心月心裡一暖。關鍵時候,總有人雪中送炭。振興鄉村雖然自己衝峰在前,但背後支援自己工作的,又何償不是鄉村振興的功臣?
江心月快速地在腦子裡想著應對方案,但想來想去,還是楊大哥的建議最靠譜。她精神萎頓地站起來往外走,沒走兩步,又轉頭對楊大山懇求道:“楊大哥,錢一到賬,立即撥下來,好吧?等著救急。”
楊大山揮了揮手:“先去撲火吧,其它事緩一步再說。”
江心月走出農業農村局大門,心灰意冷的感覺像颶風一樣突然襲擊了她。她感到非常心寒。巴心巴腸地振興鄉村,結果還被人舉報。自己到底圖什麼啊?名?一個村支書,能蹦噠多高?利?在村上沒領一分補貼,有時甚至還倒貼。
江心月懶懶地摸出手機,打電話給江小川,說有人舉報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事,自己先到紀監委去了解情況,你那邊把當初村支兩委開會的記錄找出來,再把這兩月幹活的記賬簿也找出來,備查。
江小川聽江心月語氣,興致不高,估計她受打擊了。只安靜地應承,別的沒多問。
江小川放下電話,一時搞不清楚什麼人會舉報江心月。江心月來了半年有餘,先不說鄉村振興成績,單是8月特大洪災,她科學有序地組織撤離,沒讓群眾生命受到威脅,這就是一個大功勞。這些人怎麼這麼不知道感恩呢?
江小川一個人悶悶地想了許久,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得叫來楊纓、李德福,準備好江心月交待的材料以備檢查。
李德福和楊纓聽完江小川的述說,皆感覺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這種人呢?
楊纓義憤填膺地問江小川:“江書記,那人舉報什麼內容?舉報江書記貪汙嗎?”
江小川被問住了。江心月只說被舉報了,沒細說舉報內容。江小川也沒問。三人猜了半天,也沒猜出個所以然來,只得老老實實地將跟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的資料準備到那裡。
第二天,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得不停工。李狗兒、彭文冬他們轉頭就去了公路施工工地。
李德福從集鎮上返回家裡,路見村口的垃圾桶裡堆滿了垃圾,心想,這個彭文冬,見錢就想掙。嫌運送垃圾的錢少,如果叫他把活路讓出來,他又捨不得。既然攬了這個活,就該把這個活路做好。
當即掏出電話打給彭文冬,叫他中午休息時一定把垃圾桶的垃圾清運出去。
李德福打完電話心裡還氣怵怵的,環境衛生要保持嘛,不然江心月起那麼大的風雲幹啥,真是的。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江心月都沒回村上。打電話給她,要麼不接,要麼關機。村支兩委幹部一籌莫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停擺在那裡,因為沒錢,又因為沒人。前幾日還轟轟烈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變得死寂。
正當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時候,江心月回來了,後面還跟來了一輛越野車。在江家壪門口下車後,大家棄車提步往村辦公室走去。
村支兩委幹部接到通知,早早候在會議室等候。
紀監委同志往臺上一坐,江心月這才給大家逐一介紹。領頭的監察組長孫虎清了清嗓子,對大家說,前兩天,我們接到群眾舉報,說你們建設高標準農田未進行招投標,涉嫌違反國家招標投標法和國有建設資金去向不明問題。今天,我們紀委監委的同志專門下來實地調查,希望大家如實反映情況。
村支兩委幹部一聽蒙了,工程建設還要招標投標?自主建設不行嗎?我們就是自己出力找裝置搞建設,怎麼就違法了呢?
江心月知道村支兩委幹部心裡疑惑,亦不多作解釋。理了理思路,遂向紀監委領導們彙報到:鹽井溝村建設高標準農田是基於爭取種業基地專案而開建的,由村支兩委幹部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議決定。因農業農村局專案建設計劃未下達,鑑於今年開春要種植稻種,時間緊迫,任務重大,故村委會決定自主租賃建設機械,自主組織勞動力進行建設。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百分之八十。為了接受紀監委檢查,現已停工。
李德福愣是沒弄明白,國家一分錢沒來,怎麼就涉嫌國有建設資金去向不明?他不懂,便舉手示意請教。
江心月沒想到竟有人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曾經,自己也對村民進行過法制培訓和教育,但都是基於與他們生產生活習習相關的內容進行培訓,如“招標投標法”這種偏門的屬於管理幹部掌握的法律,覺得農民用不上,便沒給村民們科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