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工作大半天了,該休息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谷萬剛一臉蒙。這幾天忙著指揮江水鎮抗洪搶險,還沒來得及到受災嚴重的村認真檢視,自己當然不知道江心月彙報的情況。這個江心月,也不事先向縣委、縣政府彙報,當著市領導直槓槓地說出來,存心要讓自己難堪嗎?
“劉書記,江心月同志是我們縣的農業專家,她的安排很具科學性,我一定支援。關於三條道路問題,我立即安排交通部門人員實地檢視規劃,先搶通保通,然後按農業示範區標準重建。”
“谷書記,保障人民生產生活永遠是第一位的。”劉書記語重心長地對谷萬剛說。
谷萬剛挨批,心裡暗潮洶湧,面上還得“是是是”地應承下來。
“劉書記,谷書記,既然說到農業示範區,容我再向二位領導報告一下。”
“你請講。”劉書記顯然來了興趣。
“我請了省農業規劃設計院的同志幫我設計規劃,準備在鹽井溝村建5個群居式院落,在其中3個最為集中的地方分別建小型廣場和圖書室,並配套健身裝置;同時對下壩集中成片的田塊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準備明年發展制種產業。我們現已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但前期工作依然存在重大資金缺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谷萬剛沒想到江心月當著劉書記的面提出這個問題,這明顯是將自己的軍嘛。要錢可以,按程式報縣政府、縣委審批,不就行了?
“小江你這個想法很好嘛。好好謀劃,爭取建成全市一流鄉村振興示範點。”劉書記對江心月的規劃非常滿意,全力支援她的設想。
過了一會兒,劉書記又問:“你怎麼想到制種產業了?”劉書記饒有興味。
“總書記說,我們必須要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牢固掌握中國飯碗的根源和基石。今年國家又頒發了《鄉村振興促進法》,要求農業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我琢磨著,要想把鹽井溝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示範點,必須要有產業支撐,要讓農民腰包鼓起來,他們才會留在鄉村而不會背井離鄉地出去務工掙錢。我們鹽井溝村有天然獨特的優勢,溝谷地帶的兩山是天然隔離屏障,加之有與墊江相似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發展種業可謂前景廣闊,比種傳統水稻收入要高,對農民增收有很大帶動作用。”
劉書記邊聽邊點頭,轉頭對谷萬剛讚歎道:“你這個江書記不簡單,有見地有想法,你要多多支援她。”
“那是必須的。您放心,劉書記。”谷萬剛立即應承。
時間過得飛快,眼看暮色來臨,劉書記不得不起身向群眾揮手道別。
谷萬剛陪著劉書記往山下走,剛走幾步,忽然像想起什麼似的,又返身來到江心月身邊,低聲說:“明後天抽空來我辦公室一趟。”不等江心月問詢,甩開大步追上劉書記步伐走了。
江心月愣在原地。叫我去他辦公室,什麼意思?難道楊纓和李么婆說錯話了,要批評教育我一頓?但看劉書記表情,沒有生氣責罰的意思啊。這是唱的哪一齣?
百思不得其解,她負氣地嘟囔了一句:去就去,誰怕誰。
錢小峰見領導們走了,這才來到江心月身後:“媽媽,你工作大半天了,該回去休息了。身體還沒完全康復,小心又病倒。”
“農業無小事啊。這麼大的災難,群眾還沒完全安定下來,我怎麼能回去休息?”江心月虛弱地看了一眼兒子,又往辦公室走去。
錢小峰看著江心月背影,無奈地嘆息了一聲,小小的一個村支部書記,竟然忙成這樣。可是,又有誰知道呢?轉頭又見楊纓亦準備往辦公室去,急忙問:“下午去中心校上課了哇?聽說在教學生們畫畫?”
“學校都淹成一片廢墟了,還上課,還畫畫。”楊纓沒好氣地回敬了一句。繼而又說,“現在抗震救災才是壓倒性的大事。”楊纓看不慣錢小峰袖手旁觀的樣子,故意不給他好臉色看。
錢小峰本能地意識到楊纓對他不滿,也不好同她爭辯什麼,只得低著頭也跟著她去往村辦公室。
村幹部們按照鎮政府要求,全部回到辦公室,開始分門別類填報報表,上報村民房屋、牲畜、莊稼等受災情況。
趙忠不會使用電腦,只得用筆在紙上填寫;江小川由於久不用電腦,製作表格亦生疏。錢小峰看他們辦公笨拙的樣子,想到自家工廠那些運指如飛的鍵盤手,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他們這樣工作,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唉,一群落後的農民經營農村,不落後才怪。
錢小峰心躁手癢,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對江小川說:“舅,我來。”
錢小峰畢業於計算機專業,製作表格、貼上圖片,不過是計算機專業的小兒科,現今幫江小川填報報表,自然是小菜一碟。
楊纓見錢小峰啪啪啪地敲著鍵盤,沒過一會兒便填好了幾份表格,不由心下佩服。看來不光人長得帥,肚裡還有貨,並非外強中乾,浪得虛名。
夜已深,錢小峰再次要求江心月回家休息,錢宸楷也來辦公室接她回去。江心月從工作中回過神來,頓感渾身疲憊,這才想起自己病體尚未痊癒。她站起來,準備伸伸胳膊踢踢腿,倏忽一晃,險些摔倒。她忙穩住身體,又伸手揉了揉額頭,這才好了些。見大家跟著自己忙了一天,臉上倦容浮現,便叫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接著幹。
大家收拾好東西,抬腳便往外走。楊纓卻左右為難了,爺爺家暫時回不去,中心校衛生還沒搞好,去哪裡住?看來,只得在村辦公室和李么婆他們將就一晚了。
錢小峰挽著江心月胳膊正欲往外走,見楊纓沒有要走的意思,忙問:“你回哪裡?要不要我送你?”
“不用,我在村辦公室將就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