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明鏡湖(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為什麼境界越高,即使實力相差不大,很難分出勝負的情況下,孰強孰弱也能明顯區分的原因。
明鏡湖。
當初勾離卿三人霸佔不死火山,將孔雀一族驅逐,以重重陣法將鳳巢嚴密包裹,阻止南方丙丁火氣外洩,無奈鳳凰不在,神鳥也盡數破空而去,導致不死火山內部的靈氣始終散逸不休,隨即聽從應帝王的建議,以中州皇族秘傳的陣法將不死火山定住,三人分化神念和元神氣息鎮壓陣法,這才將不死火山靈氣外洩的局面穩住。
陣法鎮壓終非長久之計,三人一番商議之下決定開闢一個世界鎮壓不死火山,希望能夠長久保留南疆之氣運,隨即運用法力改造鸞鳥巢穴,開闢離恨界。
離恨界一成,果然將不死火山定住,靈氣散逸的速度減緩百倍。
不死火山居南疆正位,又是鳳凰棲息無數年月之地,統攝周天一切火焰,代表的就是修行道五行元力之中的南方丙丁火,被勾離卿三人以陣法鎮壓,元氣散逸速度驟降百倍,自然就因為元氣不平衡引起了天地紊亂。
元神之下的修士感應不出其中的變化,元神修士與道合真,傷天地如傷己身,自然很快就鎖定了天地元氣紊亂的源頭,儘管有陣法叢集封鎖離恨界的氣息,依舊被手段高明的大修士發現了端倪——能夠精確計算出離恨界位置的人,自然是天機子趙正陽無疑——就在許多大修士準備親自上南疆興師問罪之前,一位浮屠老僧先一步上了不死火山。
奇怪的是,這位老僧並沒有和勾離卿三人發生爭執,也沒有發生戰鬥,只是要求到離恨界一觀,並承諾永世不出離恨界。
儘管勾離卿三人滿心疑惑,父生真炎也一再攛掇著勾離卿和應帝王將老僧打殺,還是被應帝王壓了下來。
應帝王出身中州,也曾赴過靈山的盂蘭盆法會,也曾聽過世尊如來的無遮大會,三人裡只有他真正瞭解浮屠的力量,大普度寺如今即便在十二正宗中墊底,也不是南疆他們能夠比擬的。
況且這名老僧已經證得須菩提果位,在浮屠絕不可能是籍籍無名之輩,打殺了他,不知道又要要惹出多少浮屠高手。
既然他有辦法解決離恨界造成的影響,又沒有任何要求,這種不要本錢的買賣,又何樂而不為呢?
老僧在不死火山腳下鋪開自己的袈裟,在袈裟上道明自己進入離恨界的根由,勸前來興師問罪的大修士稍待些時日,隨後在三人的陪同下,老僧入了離恨界。
老僧一路向西,甚至不肯使用法力,而且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前行,足足用了十年的時間才走到西地密林。
老僧來到如今明鏡湖的位置,突然停住腳步,隨後便手捧念珠閉目入定,留下一首偈語後悄然坐化,肉身和舍利盡數粉碎,化成如今方圓百里的明鏡湖。
也不知道那老僧使了什麼法子,明鏡湖一成,既保住了不死火山外洩的靈氣,也奇蹟般的平衡了火元力不足的情況,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劉琳劍道:“畢竟是證就須菩提的高僧,說不得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手段,卻不是我能揣摩的清楚,反正是好事一件,我等只管坐享其成就是。”
沈彥秋愕然:“浮屠僧人?怎麼哪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龍都府遇到犁耶泥,那是因為大普度寺就在中州,而金山寺正在龍都府治下之地,算不得奇怪,只是南極一行偶遇樓難陀,耀日城偶遇邸律車,實在是太過巧合,似乎他們所謂的周遊苦行並非如他們所言的那般簡單。
“老和尚留下什麼偈語?”
劉琳劍道:“說什麼……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對對,就是這麼幾句,不過就是浮屠修行使的清心淨念之法,也沒有什麼出奇之處,我道門靜心咒勝他良多,倒是沒人在意他這幾句偈語。”
沈彥秋咂摸著嘴:“這偈語我也曾聽過,心是明鏡臺,明鏡臺……明鏡湖的稱呼莫非就是由此而來?”
劉琳劍道:“這我卻不清楚,反正大家都這麼叫,也沒人刨根問底尋什麼出處,我估摸著就是這湖藏在密林深處,天風吹拂不到,平日裡波瀾不起,這才有了這個稱呼。”
沈彥秋也不在意,笑道:“不管怎麼說,也是個好去處,既然是大德高僧坐化之地,肉身舍利演化之湖,也值得我前去一觀,說不定就能領悟出什麼神通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