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跟我回去(第1/2頁)
章節報錯
封魔榜這三個字,確切的說是封魔榜本身,在修行道就是個絕對的禁忌。
浮屠有一句話流傳至今,叫做眾生需渡無量劫。而在道家的理論中,則認為生滅、修復是宇宙的萬物的基本規律。其運轉的規律,謂之道。
天地不仁也好,天心慈悲也罷,都是各生靈心態問題。可天之道,有一點是肯定的,對萬事萬物所有生靈,乃至神仙妖魔道,都是公平的。
故而太元道尊曾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闡述的就是這個永恆不變的道理。
基於天道至公這個道理,在天地中所有生靈都在進化,它們為生存而奮鬥,從而命運交織,形成各種因果。隨著生命繁衍生息,這種生存鬥爭也越來越激烈,矛盾在某個因素的誘導下爆發,謂之劫,劫有大有小。
最大莫過於無量量劫,它是支援宇宙運轉的因果崩潰所致,這個劫數,即是讓一切重歸混沌,無人可逆轉,次者則謂之量劫。無量量劫天地不存,整個大千世界也會歸於寂滅,只有三元道尊釋迦二聖乃至遁破大千的仙真神魔不受影響,凡十方世界之內一切眾生,都要隨著世界的崩塌而身死道消。
量劫的形成,其根本緣由還是來源於人禍。生命在繁衍,無論是道門浮屠也好、魔妖鬼道也罷,大家最終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爭奪資源,吸取宇宙能量,從而飛昇天外,跳出五行,不受宇宙生滅的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若是大家都按盤皇開天之後所衍化的規則辦事,則能量基本平衡;若有勢力私自控制人道變化進行干涉,透過特殊的手段催化不凡之人,這些人要成長,必定要吸收元氣能量。他們和凡人不一樣,凡人不過百年就死,死後又將一切還給自然,不會破壞平衡。而修士則不然,縱然不能長生不死,但動輒壽命上千歲,修成元神之後和這方世界同生共死,也算的上長生。其吸收能量越多,宇宙元氣能量便越來越不平衡,最終一步步走向量劫。
量劫產生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能量的不平衡,只有吸收沒有釋放,也沒有源源不斷產生能量,這才會有量劫。唯有殺劫、轉生、天地能量才會重歸平衡。
宇宙生滅一次,即為無量量劫。修行道經歷四古紀元,經歷龍漢、開皇、延康和赤明四劫,合在一處也算不上一次無量量劫,因為它們遠遠沒有達到能夠滅世的程度。
封魔榜,就是天道應對的產物。
所謂封魔榜降世,換做修行人的說法就是,一千七百紅塵殺劫。
封魔榜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修士們透過殺戮,將更多的修士送上封魔榜,補足三千六百魔星之數,奪取這一線生機。
修行道只出現過一次封魔榜降世,還是遠在太古諸仙時期,距今已有億萬年的歲月。現如今的修行道,年歲最長的修士也不過經歷過中古諸子末期,那個時候他們也還是毫不起眼的小修士,面對璀璨如星的諸子先賢,便是雷震霄如今貴為上聖雷帝天尊,那時節也不過算個學徒。
誰都沒有見過封魔榜,也不知道這個代表了天道意志的神器究竟什麼樣子,不過並不代表人們不畏懼,相反,他們把封魔榜降世稱呼為一千七百紅塵殺劫,甚至連封魔榜三字也不願提及。
沈彥秋在參天城和袁無極夜坐,袁無極為他講解關於修行道的基本知識,除了關乎開天闢地、四古紀元之輪轉,天河冥河關乎飛昇關要的隱秘,亦曾同他草草的聊了聊一千七百紅塵殺劫,也就是封魔榜的事情。
不過畢竟袁無極的境界有限,年歲也不算長久,對封魔榜的認知也不過是從旁人口中得來,知之不詳。而且以是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對上雷震霄和牛太煌這等存在都敢挺直了腰板叫板,在提起封魔榜的時候仍舊有些含糊,不願多說。若不是沈彥秋聽不清一直追問,心頭多少還有些印象,此時三丈月說起封魔榜,他也根本不知道。
四人共乘遁光,甄恬兒便稍稍放緩了些速度,沈彥秋一邊回憶著袁無極同他說過的話,一邊說道:“我聽大哥說起過,有人稱如今的修行道為末法紀元,意思是修行道歷經四古紀元,逐漸衰敗,再也不能重現往日之輝煌,就連我輩修士也會隨著天地的壓制,從而境界一直跌落,只怕再過上數萬年不到一元之數,就連元神境界都難以留存,最終法力盡失淪為凡俗。”
方天震嘆道:“以前師尊跟我談論魔山的往事,我還想不明白,不過如今卻覺得袁大哥說的在理。想想自中古諸子紀元之後,整個修行道能夠飛昇的前輩,竟然只有玄天法祖和洞玄嗔祖師二位,還是借了封印三劫的大功德才得以飛昇上界。”
“多少驚才絕豔的高手止步於八劫靈肉合一,畢生都不能進入九劫大乘,無奈之下只得豁出性命追尋大河源流,尋找大乘仙路。這個末法紀元倒也不是無稽之談。”
甄恬兒道:“如今異象頻發,母河都有了乾枯收縮的跡象,我父和五位叔叔不知道深入母河探尋的多少次,仍舊是一無所獲,難道真的是殺劫降臨,封魔榜要出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