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阿嬌唯一的女兒都因為救天樞國,和親去了烏啟,自己無能保護不了她。

但是探子打探到的訊息也是能力有限,僅僅只能打聽到漱兒在烏啟一天大體上的生活。

但是這樣的訊息對於老皇帝來說就已經夠了,起碼他還能感知到漱兒一天的生活。

人啊就是這樣矛盾的個體,明明在身邊的時候卻不能好好在意,等到人已經不在了,才對自己以前做的事兒追悔莫及。

等有了一定權力地位,就不會珍惜眼前人,而是在追尋年少時候的意難平。

老皇帝一生都在獲取阿嬌的信任,想讓阿嬌心裡有自己,但是他一直沒有看見身邊的人。

等到年老了卻又在追悔年少的衝動,所犯下來的過錯,又用餘生去懺悔。

卻忘了年少陪伴自己走過風雨,大好年華都給了自己身上的那一位女子。

就當老皇帝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將密信放好之後,書房門被敲響了。

“父皇,兒臣有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

“是文啟啊,進來吧。”

老皇帝其實有些許想不傳位給文啟,因為在漱兒要和親的時候文啟態度,讓老皇帝覺得文啟是一個不值得託付的人。

在將國家託付給這樣一個人,一個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孩都不會去爭取的人。

老皇帝想也不敢想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在一眾皇子中也只有文啟在政治上有突出的貢獻。

對於治理和辦事上都有自己獨到見解,這讓老皇帝猶豫不決,始終無法做出決定。

索性就不太見文啟,這樣也就避免了交流的尷尬,但是今天文啟有事求見,老皇帝到是想看看是什麼事情。

在往常的時候,文啟只有在他說有什麼公務讓他處理的時候,他才會過來跟自己探討。

而現在自從自己不在見文啟,公務交給他做的也就少了,他到要看看文啟是想問他些什麼。

“參見父皇,這麼晚了叨擾父皇了。”

文啟看著自己父皇的神色,四號看不出來剛才的密信到底寫的是什麼。

如若是戰況的話也應該是有好有壞的,但是他在父皇的眼睛裡什麼都沒有看出來。

“嗯,你來作甚。”

老皇帝雖然年歲以高,眼睛避免不了有些渾濁,但是眼睛裡的光卻很亮。

“兒臣想詢問下邊關戰爭如何?”

文啟因為看不見皇帝是什麼神色,所以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也是很提心掉膽,生怕惹到皇帝不高興。

“詢問這個作甚。”

“兒臣想要等戰火結束後,去那兩個被攻破的城池看一看,想近點兒綿薄之力。”

老皇帝聽見文啟的話遲遲沒有回答,而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文啟,在打量他有幾分真心實意。

因為畢竟在戰火後的城鎮上,人心才是最險惡的,文啟只讀過聖賢書,滿嘴之乎者也大道理。

但是他真的知道人心有多麼骯髒,能辦出多少齷齪之事麼,還是就是想跟自己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