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青雲也嚇出一身冷汗,忙問是怎麼回事,原來自那日語歆郡主下葬之後,錦元王回來便傳了話出來,讓這宦官每日從廚房中偷酒、偷油。宮中弄火油不便,但做菜的酒和油卻是少不了的,宮中近萬人口,每日吃上幾桶油再正常不過,因些,讓他們借搬搬扛扛之機偷下一兩桶來,以備日後點火之用。

可偶爾丟失一兩桶沒有人追查,但多了難免引起別人懷疑,這宦官今日就沒能得手,但想著錦元王的交待讓他著實睡不著,輾轉反側間,這宦官想起御膳房每日炸東西都剩下不少油,且這種油多是御廚不要的,丟了也沒有人問。宦官想著都是油,只要能燃燒就行,這才半夜進御膳房偷東西,然後被溫婉兒一行人給撞見了。

至於錦元王是如何與外界聯絡的,倒是出乎溫婉兒的意料,玉祥公主增帶著人到錦元王關押之處鬧過兩回事,主要是找錦元王世子妃的麻煩,而她身邊的一位老嬤嬤就是錦元王的人。

東方青雲也在嘆氣,他們千防萬防,誰知會在這裡出了漏洞,同時也在奇怪,玉祥公主為何會跑到錦元王那裡去找麻煩,要說語歆郡主已經過世,她們那點兒小孩子玩鬧一樣的麻煩也應煙消雲散了,她能和錦元王世子妃有何矛盾呢?

溫婉兒與東方青雲商議了一下,便讓人把抓到了五人都放了回雲,就說玉祥公主丟的東西已經找到了,私下裡又安排人透漏出,其實根本沒丟東西這種事,不過是玉祥公主鬧脾氣,誰便找個由頭折騰人罷了。

天色已微微由黑轉灰,黎明已要到了,溫婉兒與東方青雲此行收穫頗豐,兩人權當無事一般走出了皇宮,他們沒有揭露錦元王的陰謀,而是想著趁這次機會,真正地把錦元王的勢力剷除乾淨,以免留下禍患。

溫婉兒被東方青雲拉到了瑞靖王府,吃上了熱乎的精緻早餐,還有她想了一晚上的雞湯,雖說一早就喝雞湯有些奇怪,但看在滋味不錯的份上,也就不在意了。

然後東方青雲送溫婉兒回去休息,自己卻是又返回了皇宮,昨日的事還是要先稟報給皇上知曉才行,而且也商議一下接下來的安排。如今前世的經歷已與如今相差甚遠,完全沒了參考意義,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也不可預料,還是要謹慎些多些準備才好。

溫婉兒回府後也沒有閒下來,而是親自己帶人把周邊的溫氏族人都接來安置在城郊的莊子裡,並派重兵保護,這才阻止了那些死士對溫氏族人的殘害。那十位死士高手如今也只剩下六人,想是看到西南軍親自把守,知道暗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於是又蟄伏了起來。

京城因新年的那場大火而掀起的波瀾已漸漸消散,百姓的生活又歸於平靜,如今與四位鄰國的互市開通了,商貿的發展帶來了貨物需求,從吃喝到用品,從瓷器到布匹,甚至是小孩子戴的銀鎖都變得緊俏起來,只要土地裡有產出,只要有個好手藝,只要肯做事不偷懶就都能賺錢,賺比以前更多的錢,百姓們已沒時間再去打聽其它人的家長裡短,心思都在趁著遇到好機會多賺錢,讓自家日子更紅火上。

一整個夏天都在這樣緊張而又充實的氛圍中度過,當百姓們送出一車車貨物,數著一錠錠銀子開始幸福地笑著,當溫婉兒拿著唐雲天派人送來的厚厚一疊銀票而咂舌時,當永德帝聽著戶部稟報,大周國庫充盈時,邊關突然發來急報,說是梁國皇帝駕崩,大皇子繼承了皇位,莫太師監國。

文臣們還在感嘆梁皇早逝,大權旁落啊,大皇子可是個成年人,在一個成年皇帝身邊弄個監國太師是什麼鬼,監國說得好聽,怕是脅天子以令諸候吧。

而武將們卻是開始憂心梁國邊境的安全了,莫太師是個野心勃勃之人,二十多年前曾帶兵攻破大周邊境,那一戰足足打了五年才打得莫太師退兵,後來說是兩國談和,其實大周也付出了不少代價才換回了被佔領的城池,而所有人都知道當時若不是梁國皇權變更,莫太師必須回到朝中奪權這才罷手,否則以他當時的心氣,是不打敗大周不罷休的。

這些年來大周與梁國邊關也是時有戰事發生,但多是試探,也無大的傷亡,梁國也算是休養得夠久的應是已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北方邊關遲早會有一戰。

而溫亦輝還在思索燕國的態度,從密探收集到的情報來看,聞人天宇這一年兩次暗中出入梁國,這就非常讓人擔心燕國與梁國之間的關係,若是他們勾結到一起共起戰事,那大周的處境可就不妙了。

而正是這時永德帝的壽辰又到了,因去年已經大辦過一次,永德帝本意今年就不辦了,結果卻被禮部與皇后勸住,今年大周風調雨順,百姓安樂,國庫難得充實,這壽宴一定要辦,還要大辦,原因無它,今年大周錢多得花不完啊。

永德帝被劉尚書說得哈哈大笑,國庫都填滿了金銀,他的私庫中也塞滿了銀票,劉尚書這話說得狂妄了些,但卻真實,今年確實發了財,大周有錢了,朕也有錢了,這壽宴辦就辦了,不差錢。

於是永德帝大手一揮,今年壽宴交由禮部操辦,且壽宴當日舉國同慶,戶部撥銀至各州府,令地方官員置流水席宴請五十歲以上長者共同過壽。

永德帝說得痛快,李尚書卻是心中大石落了地,如今的李尚書不像以前那樣喜歡侃侃而談了,他的眼圈有些發黑,人也消瘦不少,似是中氣不足,或是剛生過一場大病。大殿之上所有人在高興地談論著壽宴之事,談論著大周國運昌盛,可他李家卻是走了背運,短短一年時間已是耗去了李家大半財富。

李家商為根本,但在互市之中李家卻是沒有任何優勢,當變化發生時,李家人還是仗著自家的地位坐等生意上門,結果卻發現自家的商品沒有唐雲天的品質好,做工不如唐雲天的細緻等情況,更不用說在生產速度、運貨效率等方面與唐雲天相比了,李家完全處於劣勢。

在以前他們可以憑藉京中尚書的官位壓一壓當地鄉紳富戶等不與唐雲天交易,可現在是面對其它國家的商戶,大周的官員根本管不到他們,那自是誰的貨好價低,誰的貨量大等待時間短就與誰交易,而李家竟漸漸被排除在外了。

而大周的百姓也不傻,他們當然也看出誰的東西好啊,李家約束不了鄰國客商自然也漸漸約束不了大半的百姓啊,於是李家不僅沒在互市中討到便宜,更是丟掉了原本的大半市場。

而溫婉兒卻是看準了這個時機,故意丟出了一些玻璃的圖紙與配方,說是有個學徒從唐雲天的作坊中偷出來的,李家主事的少爺就信以為真,調了大批銀子換配方,結果自然是人財兩空,還斷掉了北方大半鋪子的現金流,而沒有資金流轉,這些鋪子就開始虧損了,且是近千家都在虧,不到三個月這些鋪子都開不下去,最終只能關門並把鋪子轉賣出去。

李家雖是還保留下大半基業,但李尚書卻知道,李家頹勢已顯,從小處看,是他們爭不過唐雲天之故,從大處看,卻是李家大固步自封,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東西了,李家以權壓人的時代已過去,在一個更大的,完全讓他無法插足的五國商貿中,好的貨物才是王道。

可李家要改變卻是千難萬難,至少他手下是沒有能從海水中製出鹽來,從一堆土中就弄出玻璃的奇人,他能做的就是求穩,穩住這種下滑的勢頭,補上這段時日的虧空。而李家現在的難著是什麼,是沒有流動的銀子啊,可皇上發往各地的銀兩就是一個大好機會,銀子由戶部派發,經由各地官員的手,那可操作的空間就大多了,至少讓這個銀兩流入自己的鋪子應不成問題。

溫亦輝回到家把皇上要辦壽宴的事說與溫婉兒聽,並讓她準備一份給皇上的壽禮。溫婉兒聽完卻是眉一挑,心中有些不快,出去就拉著東方青雲進了皇宮,在御書房問了皇上三個問題,一是大周現今安否?二是身邊隱患盡除否?三是國庫所存能經得大周戰亂三年否?

這三問讓永德帝嚇出一身冷汗,忙起身向溫婉兒行禮道:「謝婉兒提醒,朕被人誇了幾句衝昏了頭腦,婉兒說得對,大周隱患未除,國基不穩,不應似朕這般大意,壽宴不辦了,朕這就下旨取消。」

溫婉兒含笑點頭,從懷中拿出一個小罐子來,道:「臣女這有一罈醬菜,味道十分鮮美,特獻與皇上,皇上不妨每日吃上一口,想著當年在邊關的見聞,相信皇上會一時保持清醒的。」

為您提供大神玉盈兒的《貪吃小悍妃》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百三十八章 李家的難關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