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溫婉兒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劉家、李家也不傻,他們並沒有如她的意鬥起來,反而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了。

第二天的早朝上,劉尚書帶頭請求皇上赦免三皇子的處罰,並接三皇子回京,理由是刑部審案表明溫大將軍被汙通敵一案與三皇子無關,是溫家內部爵位之爭才引起的禍端,袁起運為讓其女及女婿爭到武寧侯爵位,這才勾結了胡太守及鎮武侯一家陷害溫大將軍通敵,但審問過程中,並無證據證明案件與三皇子母子有關,因此不應讓三皇子受罰。

然後左相、王尚書、李尚書等為首的十幾位大臣一同跪倒,為三皇子請命撤銷他守皇陵的懲罰並恩准其重回京城。

永德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冷眼看著跪下的大臣,心中則是震驚與迷茫,劉尚書與李尚書兩人暗地裡不合早不是秘密,今天能夠共同為三皇子說情,不是他們之間有什麼勾結,就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而又是什麼事能讓他們兩方人馬走到了一起呢?

溫亦輝卻是知道三皇子受罰是女兒搞的鬼,他可是要堅定地站在女兒一邊的,於是反對道:「皇上,這事不妥吧,三皇子受罰是受他母族連累,鎮武侯意圖爭搶兵權總是事實,而且皇上也沒有重罰,只是讓他守皇陵半年盡下孝心,臣覺得幾位大人所請有欠考量。」

永德帝心中暗鬆了一口氣,終於有一個不同的聲音讓他可以多一種選擇,而不會像以前那樣一面倒,自己只能似個傀儡一樣點頭同意。

永德帝不等其它人說話,就已開口道:「西南王說得有理,案子還沒有定論,是否讓三皇子回來也不必急於一時,讓他代朕在祖宗面前儘儘孝心也好。」

劉尚書等幾位大臣不好再說什麼,永德帝就說起提拔東方青雲為工部尚書一事,卻突然被很少表達意見的吏部尚書林智傑阻止了,林尚書帶頭推薦另一位工部侍郎吳大人,雖然論政績吳大人不顯眼,但勝在為人踏實穩重,從不出錯,論考評他要比東方青雲更優,資歷也更老些。

此建議又是得到了劉尚書等絕大多數朝臣贊同,不少人開始列舉吳大人的優點來,有意無意的把東方青雲冷落在一旁。

永德帝又有些頭疼了,吏部對官員的考評是一道難以跨過的坎,即使他有意破格提拔也要有足夠的理由,且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才行,否則那就是他為君獨斷專行,又要有一群老大臣跪宮門,又要被罵是昏君了。

可青雲不論做出什麼樣的成績,總是會出現一些事故,或傷了人,或有所疏漏,這也讓他的考績很難拿到優等,而另一位工部侍郎,做得少錯得更少,考績反而會更好一些。

也怪他最近高興過頭糊塗起來,沒有事先想到這些,難不成這次又要讓青雲錯失良機?

溫亦輝自是知道皇上的打算,他也想幫東方青雲一把,可一時又找不出能立得住腳的說辭,不禁焦急起來,見皇上就要扛不住眾臣的壓力答應下來時,忙又站出來道:「皇上,臣有話要說,臣…」

溫亦輝頓了下,實在不知要如何反駁吏部的說法,關鍵是東方青雲辦事確有瑕疵,等等,這個「瑕疵」好像有什麼蹊蹺,婉兒似乎提過一嘴,只恨他當時不知在忙什麼沒有細聽,如今卻是想不起來了。

林尚書見溫亦輝吞吞吐吐,心中不快道:「西南王有話儘管說,不會是突然覺得無話可說了吧!」西南王與瑞靖王走得近,自然是向著瑞靖王說話的,不過難得出現一個機會可以讓他插個自己人,他是不會放棄的。

溫亦輝瞪了林尚書一眼道:「皇上,臣想請皇上宣一人上殿,讓他來講解一下緣由,可令諸位大臣信服。」

永德帝忙問道:「宣什麼人上殿?」不會是溫婉兒吧,她能來當然好,雖然她一個女子不太適合

出現在這裡。

溫亦輝道:「是三大奇人之一的機關大師沐巧手,他在臣府中做客,他知道一些事情,皇上可以聽上一聽。」

眾人驚奇又羨慕,三大奇人之一的沐大師竟然在溫亦輝手中,他也未免太過好運了吧。

永德帝雖不知溫亦輝要做什麼,但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溫亦輝叫來身邊近衛吩咐了幾句,然後終於鬆了口氣,這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事他真心不擅長,大先生不在身邊,他只能找婉兒想辦法了。

此時溫婉兒正笑眯眯地與周大廚研究牛雜怎麼做才好吃,前世的她每天必吃一碗學校門前的蘿蔔牛雜,可惜沒有弄清調料配方,如今想吃只能一點點兒嘗試了。

正當她掀開鍋蓋想嘗上一口時,突然見到爹爹身邊的近衛跑了進來,溫婉兒只得停下聽近衛講爹爹交待的事情,雖然近衛說得不夠詳細,但早朝發生的事情卻還是講清楚了,溫婉兒很意外劉、李兩家的表現,還有那個突然冒出來的林尚書,讓她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