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家之所以挑撥溫家兄弟之間的關係,不外乎想要撈到一些好處,溫婉兒姐弟與寧家沒有血緣關係,自然不會買寧家的賬,只有寧氏當家、寧氏的子女受寵,才能給寧家帶來好處,這一點溫景行一直都知道,而且寧家的嘴臉他也心知肚明,但這些在他眼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得到好處。

如今顯然寧家的計謀沒能得懲,所以他也毫不猶豫地出賣了寧家,就如同溫子昂說的一樣,他們受了罰遭了罪,背後的人也別想好過。至於溫婉兒姐弟會如何對付寧家,他在一邊看著就是。

而此時的寧學友對著溫婉兒已是再三請罪,那日回到寧家後,他找了不少人瞭解到了事情的經過,深感對不住溫婉兒姐弟,於是找了東方青雲和逍遙王作陪,又約了溫婉兒出來到三賢齋陪罪。

寧學友講了溫家兄弟來到寧家的經過,同時也帶來了一個讓人驚訝的訊息,眾所周知,寧老夫人是劉家的庶女,是武寧侯夫人劉氏的庶妹,這些年也一直是以劉家馬首是瞻,包括把寧氏嫁給溫亦輝,把寧家小姐嫁給溫景明等等,甚至包括寧老夫人這次的登門。

原來那日解禁之後,寧老夫人就接到了劉氏的信,信的內容就是讓她當馬前卒,試一下溫亦輝一家人的口風,看是否能收回前兩日斷絕關係的話,西南軍輕而易舉拿下京城,攻進了皇宮,給了這些權貴之家極大的震撼,以前他們所不屑的武夫讓他們見識到了絕對的實力,所以他們後悔了。

但寧老夫人的任務不僅是去試探溫家的口風,她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溫家與李家對立起來,把溫子昂領去的賭坊就是李家人開的,有可能的話,借溫家的手修理李家,最差也要絕了溫亦輝倒向李家的可能。

而劉氏做這一切最深層的原因,就是大家誰都不願提及的皇子爭儲。

當年先皇宏昌帝在傳位之前,為永德帝娶了六大世家的女兒以鞏固帝位,後來王家女兒為賢妃,生三皇子東方青傑,於家女兒淑妃,生四皇子東方青暉,劉家女兒為慧妃,生五皇子東方青逸,李家的女兒為德妃,卻只生下了最小的女兒玉祥公主。

按理李家女沒有皇子,本沒必要參與到爭儲中來,這就要說到其中的一段淵源了。當年溫亦輝的母親病逝,李家是準備再送一個女兒進溫家以維持這段姻親關係,誰知溫家卻不留情面的拒絕了,轉而娶了劉氏女,這讓李家成了當時的笑話失了顏面,氣得與溫家不再來往。當然,與本就看不起李家的劉家的關係也不太好了。

後來永德帝登基,李家水漲船高成了六大世家之一,王家是最快認可了李家的地位的,這也使得王家與李家走得極近,在李家女兒未能有皇子之後,李家對三皇子的態度就越發親近起來了。

至於太子,能力平平,有些懵懂無知,說白了就是蠢,母族也不給力,因此朝中大半臣子都不看好他,原本其餘皇子小倒不明顯,但隨著皇子們已成年且即將大婚,朝中儲君之爭就又被提上了日程。

溫亦輝無異於一股強大的新生勢力,原本各皇子的陣營也沒少拉攏他,但也並未太把他當一回事,有人還放了句話,一個原本的京中紈絝,靠皇上表哥提拔成了大將軍的一個粗野武夫,能歸順最好,不能就廢了他。

可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看走了眼,這個武夫並沒有被他們廢了,反而他如今可說是把整個京城收到了手中,所以各路人馬都行動了起來,都在真心想法子拉攏溫亦輝了。

逍遙王聽完這一切後無奈地嘆了口氣道:“這些人真煩,我還是想過回以前的日子,行走天下,四海為家,自在逍遙,不被這些朝堂破事打擾,可是父皇說什麼都不放我走,你們能給我想個辦法不?”

溫婉兒笑道:“我都沒嫌煩你嫌什麼,而且如今皇上身邊沒幾個能信任的人,他也不想再讓你在外受苦,你想走可沒那麼容易,前幾天他還和我爹說,讓他一定要勸勸你,以後就不要亂跑了,好好留在京中幫幫他。”

東方青雲則是看著寧學友道:“寧大人最近的去處可是定了?”

寧學友嘆了一口氣道:“吏部還沒知會,我這幾天也沒閒著,母親一直在催我成親,可是…”寧學友說著說著吞吞吐吐起來,倒不是不好意思,而是有些不知如何講起。

東方青雲幫他接道:“可是她安排的那些親事都不太好,都不合你心意是吧?”

寧學友想了下,點了點頭道:“母親相中了三家,祖母最滿意的是中洲知府的女兒,中洲知府也是劉老太傅的學生,和胡太守是同屆中的舉。我倒不是為別的,只是不太想和劉家扯上關係。”

東方青雲道:“我在中洲之時對中洲知府一家倒有些瞭解,他這個人為官不正,還極善鑽營,聽說她的女兒幼時發過一次燒,腦子受了影響,反應比正常人要慢一些,當然,這一切都只是聽說。”

溫婉兒氣笑了,對寧學友道:“表哥,我早就讓你在我莊子上的姑娘中挑一個,你還不答應,看,這下好了,要娶一個傻媳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