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得勝返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年時光匆匆而逝,大周與燕國之間近十年的戰爭以西南軍大勝而告終。聞人天宇遞上降書順表之時曾言,燕國之敗乃非戰之過。確實,西南軍之所以能勝除了將士們作戰驍勇之外,更重要的是充足的軍需。
永德帝回京之後,對邊關軍隊的糧餉十分重視,還曾親自去庫房裡檢視過送往邊關的兵器及軍衣,在他看到軍衣中那薄薄一層的棉花時,氣得下令把製衣坊從上到下的所有人全丟到冰窖中凍了一天,然後邊關將士們的糧餉軍備就十分充足且及時了。
原本戶部是一直在叫窮的,連年乾旱致大周缺糧,永德帝減免了賦稅已經使得國庫稅收減少,還要抽銀兩去賑災,還有邊關連年的戰亂,國庫怎麼會有銀子。永德帝問計於百官,卻無人有良方。
然後,那個總是跟在永德帝身邊,不聲不響似個透明人一樣的半大孩子,瑞靖王東方青雲做出了驚人之舉,他居然上朝獻上了海水製鹽之法,並在當場把普通百姓才吃的次等鹽煉製成了一等鹽,永德帝大喜,立即封了東方青雲為市鹽司司正,主管全國鹽務。
東方青雲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製出千石海鹽,解了大周百姓缺鹽之苦,也為朝廷增加了一大筆鹽稅,於是當他再次獻上水車圖樣等利於農耕之法時,永德帝直接封了他工部右侍郎之職。
第二年,東方青雲自請挖掘中洲渠以解中洲地區常年乾旱之苦,於是一年之後中洲渠開通,中洲郡當年糧食大豐收,大周糧價都降了一成,讓經常哭窮的戶部尚書李君義閉上了嘴。
自此之後,東方青雲獻上各種良策興修水利,促進農耕,使得大周百姓的生活大為改善, 也使得國庫日益豐盈,而這也讓大周軍備更為充足。
燕國則不然,突然而至的洪水使燕國大部分地區招了災,糧餉供應更是捉襟見肘,而大周卻一日好過一日,一年勝過一年,戰場上的消耗並沒有拖垮大周,燕國卻是被耗得民生疲憊,庫無存糧,軍中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最終在一次燕軍大敗之後,燕國皇帝做出了停戰認輸的決定,聞人天宇不答應,只是面對滿朝文武的極力反對,面對空空如也的國庫也不得不低下了頭。
他的不甘心對西南軍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周勝了,終於可以不用打仗了,終於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了。
所以,如今的溫婉兒就帶著自己十一歲,長得瓷娃娃似的弟弟溫子昂坐在回京的馬車裡,在自家爹爹的帶領下,和得勝歸朝的西南大軍一起,浩浩蕩蕩地奔向她並不想回去的那個京城的家。
望向車窗外水田裡豎起的水車,還有不遠處河上架著的石橋,溫婉兒不禁失笑。
為了弄這些東西,東方青雲沒少討好她,不僅兩次偷著到邊關找她,還每年都送她不少稀奇的吃食,小到山中摘的栗子,大到邊遠小國的運來的奶牛,可說是花樣盡出。
至今回想起見到奶牛時的情景,她還是會嘴角上揚,那個笨蛋竟然說“黃牛要耕地吃不得,那婉兒妹妹就吃這種牛吧,這牛一看就肉多”,弄得她看著那不遠萬里被運來,已經瘦得皮包著骨頭的奶牛不知該如何下口,當然,這麼珍貴的東西她可捨不得吃,費了好大勁終於養得肥肥壯壯,又可以產奶了。
溫子昂拉著姐姐的衣袖道:“姐,你說京城是不是有什麼事啊,老師為什麼不肯和我們一起來京城啊?”
溫婉兒道:“剛回來事情肯定少不了,我們的家事老師也不想參和,讓他先回家看看吧,過一段時間還是要過來的,他還要教你讀書呢。”
遠方被姐弟倆唸叨的大先生一陣惡寒,他本以為在燕軍戰敗後自己終於獲得了久違的自由,誰知他想得太美好了,衣袖被笑眯眯的女弟子拉著,腿被小徒弟抱著,前方站著橫刀怒目的大將軍知己,他的腳是無論如何也邁不出大將軍府的門檻,於是在兇悍的父子三人的努力下,大先生只得了三個月回家省親的假,然後還是要進京去為這一家人賣命的。
溫婉兒看著遠方隱約可見的京城城牆,心跳也沒來由地加快了幾分,未來如何她不知道,但該來的遲早還是要來,溫家,這個生養了父親的地方,這個複雜冷血的世家,這個危機重重的地方,將是她的另一片戰場,握緊了弟弟的小手,她會守護好她的爹爹和弟弟,讓他們不被傷害,讓他們一家人快樂幸福的。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前面傳來了訊息,說是皇上親自帶著文武百官迎出了城來。溫婉兒心中又是一緊,這個皇帝有些讓她看不明白了。
原本永德帝給到她的印象還是可以的,只是這幾年,武安郡的胡太守經常找茬參上溫大將軍一本,然後永德帝就會下一封斥責的摺子來罵上溫大將軍幾句。
邊關的事永德帝都知道了不少,但是除了糧餉供應及時了,軍衣也不用她們再去返工縫製了,其它的並未改變什麼,王監軍還是在軍中耀武揚威,胡太守也還在花天酒地,表揚的賞賜沒收到,斥責卻一點也沒少,還有欠她的三萬兩銀子至今不還,再加上私自扣下了阿大不還她(這是溫大將軍說的),讓溫婉兒對永德帝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