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被送達金營後,完顏宗望手裡有了人質,膽氣壯了許多,又派使去催促,催著大宋朝廷交納已經答應了的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一萬頭牛馬、綢緞一百萬匹,割讓的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金使受令,進入汴京,找到了白時中、李邦彥兩位拿事的宰相。白時中、李邦彥其他事情上拿得住,這件事情上拿不住,遂將金使帶入宮中,覲見欽宗皇帝,由金使直接催促欽宗趙桓。

金使見到趙桓後,又將上述條件提了出了,讓欽宗趙桓立即兌現,否則就攻打汴京。欽宗見說,心裡暗想,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一百萬匹綢緞,數量巨大,正在籌措,一時還無法籌齊;即使是籌齊了,朕也不能立即交給金人。至於一萬頭牛馬,這個可以。可以給金人未調教的馬匹。牛無所謂,交付給金人後,只會成為他們的累贅。至於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割讓,一來,這三鎮據汴京較遠,一來一往就得十餘日時間,可以先安排交割給金國,以拖延時間;二來,就算朕要將太原、中山及河間三鎮交割給你,三鎮的主管未必答應,再加上地方是死的,就算是割讓給他金人了,他又搬不走,等將來收復回來就是了。

在心裡盤衡了一番後,欽宗趙桓寧可先割讓土地,也不肯交納金銀綢緞。故此,欽宗答覆金國使臣道:“大宋乃文明古國,言而有信,既是答應了你國金銀、牛馬、綢緞,就一定要交納給你國的;只是數量巨大,又至此非常時期,朝廷正在抓緊籌集,等備齊後,便送往你國兵營。為表示朝廷誠意,答應割讓你國的三鎮,現在就可以交割。你國可派人,隨我國大員,前往太原、中山、河間三鎮,辦理交割手續。”

金國使臣聞言大喜,與欽宗告辭,趕回金營,將上述情況報告給了完顏宗望。完顏宗望除對大宋朝廷不能立即交納所答應的金銀牛羊綢緞不滿外,對大宋朝廷答應立即交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做法甚是滿意,遂派手下大將,各率馬軍一百餘,押送宋國官員,前往三鎮,辦理交割事宜。至於金銀牛馬綢緞,繼續催促就是了。

大宋派往太原宣諭割讓事宜的大臣乃是樞密院事路允迪。押送路允迪前往太原的金國大將是完顏琮。出於對等原則,也為了保險起見,路允迪也由一百餘名大宋馬軍護送。一路上,完顏琮催著路允迪急行;路允迪磨磨蹭蹭,能拖延點時間就拖延點時間,一千里的路程,一直走了五天時間。

路允迪抵達太原時,金宋兩國兵馬正在進行幷州城攻守大戰。

路允迪一行來到太原城下,勒住馬,望著把守太原城南門的兵士吼叫道:“傳令進去!朝廷樞密院事路大人寫聖上旨令,前來太原宣旨。”守城將領遂令手下兵士,將情況報告給了負責把守太原的宋軍大將楊可世。大將楊可世得報,來到城頭,往下看去,果然是一宋國大臣在二百餘名馬軍的陪同下,站在下面。楊可世見路允迪旁邊,還有金國大將及兵馬。

城頭下,路允迪又將情況告訴了楊可世。

楊可世見說,直接回道:“本將受張知府、王總管之令把守太原城池。至於朝廷割讓太原於金國,那是朝廷的事情,欽差可去幷州與張知府、王總管談,本將只執行張知府、王總管命令。”

把守太原城的楊可世不認路允迪。路允迪無奈,只得和完顏琮帶著手下兵馬,繞過太原,來到幷州城下。

當時,幷州城被金軍團團圍住。

完顏琮令人稟告金國西路軍統帥完顏粘罕。

完顏粘罕聞聽到這個報告,趕忙來和完顏琮見面。完顏粘罕見了完顏琮後,先是詢問了汴京方面戰況,隨後命令兵士向幷州城頭喊話。

城頭上宋軍守城將領問明瞭情況,忙派人稟告張孝純、王稟,道朝廷派樞密院事路允迪前來宣旨。張孝純、王稟得報,親自來到城頭。

路允迪向上望去,見張孝純、王稟出現在城頭上,遂高聲喊道:“張知府、王將軍,別來無恙,本官受朝廷委派,前來幷州宣旨。請開啟城門,放本官進去。”

王稟道:“路大人此話何其可笑!開啟城門,金軍衝將進來如何辦?你將置城中百姓軍民安危於何地?路大人,若放你進來也可,你讓金軍退後一里。”路允迪見說,轉頭對完顏粘罕、完顏琮說道:“本官進城宣旨,你們重兵相跟,多有不妥,可退後一里,待本官宣旨後,自然割讓太原於你國!”

完顏粘罕道:“我軍圍困並攻打併州,幷州被破,只在旦夕之間,你們無權向我軍提出條件。令你國守將開啟城門!”

路允迪道:“這個本官斷難從命。”

完顏粘罕不答應撤後一里,王稟也不開啟城門。雙方僵持了一陣後,協商出一個辦法,就是讓城上守將,將路允迪吊上城頭。

王稟遂命令兵士們放下一個吊藍。特殊情況,路允迪也不好計較,遂坐入吊藍中。城頭上幾名兵士一同用力,將路允迪吊上了城頭。

上了城頭,路允迪顯得威風了許多,擺出欽差大臣的樣子,高聲吼道:“張孝純、王稟聽旨!”張孝純、王稟及城頭上的將領、兵士們跪伏在地,恭聽欽宗趙桓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