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街上,到處都在維護修繕破損了的樓臺亭榭。前陣子,金人入侵,城裡多有混亂,損壞了許多建築。

燕青、王進一邊說笑著,一邊來到了張叔夜的府邸前。

張叔夜的府邸依舊威嚴,門口有幾個衙役在執勤。燕青上前,雙手抱拳,彎腰一拜,高聲說道:“幾位官爺,麻煩往裡通報下,燕青燕小乙拜見張府牧大人。”

衙役看了眼燕青、王進,答道:“兩位客官,張府牧已前往鄧州任職,不在府上。”燕青聞言大驚,忙問道:“府牧大人怎的前去鄧州任職?”衙役遂將張叔夜被朝廷貶黜出京,前往鄧州,擔任鄧州知州,總管南道諸事的情況給燕青、王進說了一遍。燕青、王進心裡默然。

燕青、王進離開張叔夜府邸前。燕青道:“哥哥,張大人乃忠誠之人,目今正值朝廷用人之時,張大人被貶黜出京,恐非好事。”王進道:“朝廷上的事情,咱們怎搞得清楚?既是張大人被貶黜出京,咱們就去拜訪下李大人,看是什麼情況。”燕青道:“說的是。”

兩人又急急忙忙往李綱的府邸趕去。

街道上時有軍士列隊走過。

兩人來到李綱府邸前,見門樓正中懸掛著牌匾已變成“袁府”。

李綱的府邸燕青來過。前一陣子,李綱任東京防衛使,燕青在李綱手下人先鋒,曾數次來過李綱府邸。燕青抬頭看著高懸著的“袁府”牌匾,心裡甚是納悶,心想這裡不是李總管府邸嘛,咋變成“袁府”了?難道走錯了地方。

燕青左右環視,沒錯,是這裡,是李總管府邸,不會有錯。

燕青和王進嘀咕起來。府門前衙役吼道:“官府重地,閒人遠離。”王進悄聲說道:“小乙,那廝讓咱遠離哩!”燕青道:“待俺去問問他。”燕青抬腳向府門走去。府門臺階上,衙役舉起手中的棍子,指向燕青,高吼道:“止步!”燕青止步,抬起雙手,抱拳,一揖,問道:“官人哥哥,俺問下,這不是李總管大人的府邸嗎?”衙役答道:“李大人已至揚州任職,此府邸已賣於朝中御史袁大人。”燕青點頭道:“打擾了。”

燕青返回身,來到王進跟前。

王進道:“情況發生變化了,小乙兄弟,咱怎麼辦?”燕青道:“回山,與貫忠哥哥商議後再說。”

於是,燕青、王進急忙趕回大禹山去。

朝廷中確實發生了大變化。對金主戰的李綱、張叔夜被朝廷貶黜出京,堅決主戰的大臣中僅剩下秦檜等少數人;而張邦昌、耿南仲、唐恪等主和派佔據了朝廷中重要位置,權高位重。

作為欽宗,面對複雜局勢,始終在主戰和主和之間搖擺。

太皇回宮後,欽宗跪伏在太皇面前,哭得泣不成聲。太皇也甚是傷感,父子倆淚眼婆娑。欽宗向太皇請教道:“父親在上。前番,金人毀盟入鏡,侵擾汴京,雖經軍民百姓力戰,撤軍而去,然索要慎重,威逼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金帛可陸續支付,然太原、中山、河間乃北方屏障,三鎮既失,朝廷將難以抵擋金人再次入侵。父皇以為如何?”

太皇垂著頭,低聲說道:“此番變故,為父罪責甚重,悔不該聽信趙良嗣、童貫之言,與金人結盟,以致契丹亡國,俺大宋也慘遭侵擾。目今之計,當與朝中大臣多為協商,拿出萬全之策放好。不知朝中大臣都是什麼意見?”

欽宗道:“耿太師等人極力主張與金人修好,儘快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避免再起戰事;李宣撫、張知府、秦中丞主張對金強硬,拒不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同時加強河北武備,以防金人入侵。”

太皇道:“兒皇以為如何?”欽宗答道:“太原已被金人佔領,中山、河間尚在朝廷手中。父親在上,那中山、河間,北方屏障也,兒皇使不忍割讓於金人,兒皇之意,以拖待變,看能否有機會拒絕金人,保俺大宋江山永固。”

太皇沉默不語。

欽宗惶恐不安,望向太皇,眼中多有期盼之意。太皇沉默一陣後道:“事關重大,多與朝中大臣商量,拿出萬全之策。”太皇欽宗父子倆說了陣話,欽宗見太皇神情疲憊,也無確定主意,遂告辭道:“父親車馬勞頓,早點歇息,兒皇告退。”太皇點頭,欽宗退出宮殿。

第二日,欽宗升殿,文武百官站立大堂。

欽宗道:“諸位卿。金人離境,然後遺之事甚多,最亟待的是朝廷答應的賠償金帛及割讓三鎮之事,該當如何?各位卿暢所欲言,都談談各自看法。”

耿南仲首先出班道:“啟奏聖上。就朝廷當前情況來看,軍力上不及金人,且金人已佔據了燕雲重地,朝廷已失去北方屏障,山河形態上也不佔優勢。就此情形,臣以為以和為貴,當多方籌集資金,賠償金人,速割中山、河間於金人,以免再生事端,危及朝廷江山社稷。”

“一派胡言!”班列中趨出秦檜,高聲說道:“啟奏聖上。太原、中山、河間乃朝廷北方屏障,萬不可失。以臣之見,當據守中山、河間兩鎮,伺機奪回太原,以固北方邊防,抵禦金人入侵。”

欽宗點頭道:“秦中丞所奏極是。然朝廷有幾多勝算?”